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三国演义》,其中有一段华佗为关公“刮骨疗毒”的故事,说的是关公右臂中了乌头毒箭,需要刮骨治疗。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华佗割开关公皮肉后,发现骨头已发青,就用刀刮骨,沙沙有声,而关公却无痛苦之色。除了关公的勇猛性情,乌头之毒可见一斑。
乌头,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广泛,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可见其身影,主产于西南、华中以及陕西、甘肃等地,常野生于山地草坡或灌丛中,多为栽培,生品有毒,多加工炮制。子根侧根的加工炮制品称为附子,附子是中医临床中的要药。因这种植物的根部含有剧毒,古时候的人以它的汁液涂在箭上制成毒箭。
说到附子可能有很多人不太理解,那么就让你来认识附子一家的关系,到底是怎么回事?其实,附子这一家的关系很好理解,现代药典中规定:草乌为毛茛科植物北乌头的干燥块根;川乌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干燥母根;附子为乌头子根的加工品。简而言之,毛茛科家族中的两个难兄难弟就是乌头和北乌头,北乌头的中药名称叫草乌,而乌头本身就是川乌,它的孩子也就是侧根就是附子,是不是很好理解。
乌头一般在夏秋季节,你就能轻易的在山坡或灌丛中发现它的身影,虽为有毒植物,但其的外表却极具观赏性,绛紫色的小花披着一层纤细的柔毛,簇拥着悬挂在主干的顶端,花萼中的一片如一顶圆筒状的帽子,上面的两个大花瓣如柄一般位于帽子的下面,整个看去就如一个战士的头盔,神气十足,它的顶端还有一枚针状的结构,可别小觑了它,它可是花蜜的所在地,有了它的吸引,专属“红娘”——大黄蜂才会开始辛勤的牵线搭桥。
鲜花可少不了绿叶的衬托,掌状的绿叶在茎干上交互盘旋,映着顶端绛紫的小花儿,如同一列手持宝剑的战士,当你沿着茎干轻轻拨开根部的泥土,这时你可要小心啦!三两相连略带褐色肉肉的小根,它就是被中药界称之为“乌头”的毒药了,这也是它“制毒”之处,可千万不能用手直接触摸哦!山上遇见要小心。
光说没用,剧毒到底有多毒呢?有研究表明,乌头中有毒成分为乌头碱,它主要对神经及心血管系统造成严重损害,造成严重的心律失常、室颤以及猝死。一个体重60公斤的猛汉,只需要口服1.6毫克就相当于五分之一粒米的乌头碱就会致死。当然,药毒同源,乌头虽有剧毒,同时又是传统中药中不可多得的名药,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乌头具有祛逐邪气、抗炎镇痛的作用。
说了这么多,是不是已经对此“毒药”有所了解啦?关公刮骨疗伤就是因为中了它的毒,可惜正值春季,难觅得它的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