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北京同仁堂的“十大名药”,相信不少上了年纪的老北京人都能说出个一二来,而在这十大名药中,同仁堂国公酒、同仁堂壮骨药酒这两款酒剂,往往被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等明星产品掩盖光辉。而事实上随着现代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两款药酒的潜在巨大价值被人逐渐忽略,今天“仙人余粮君”就和您聊聊被人称为药酒中的“天花板”,被忽略的“爱马仕”同仁堂壮骨药酒。
?1.壮骨药酒的“前世今生”:
说起同仁堂的壮骨药酒,首先要不得不提起它的“两位前辈”,同仁堂虎骨药酒、同仁堂护骨药酒。
?虎骨药酒最早在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既有记载,距今已有多年历史,北京同仁堂乐氏后人在清乾隆二十九年(公元年)第二次修订《同仁堂乐氏世代祖传丸散膏丹下料配方》时,增补了同仁堂虎骨药酒。同时对处方、选料、炮制等进行了全面改进、完善和提高,使其成为祛风散寒、舒筋活络的良药。形成了同仁堂独具特色的虎骨酒,医院引入宫廷成为秘方。备受达官显贵、王公贵族等上流社会人士信赖。
新中国成立后,同仁堂一直严守传统制作工艺与配方,生产由最初的“煮酒组”小规模制酒,到上世纪50年代成立当时国内最大规模的北京同仁堂药酒厂,几代同仁堂人一直秉承“配方独特、工艺精湛、疗效显著”的制药理念,其处方、工艺均为受“秘密级”国家保护。在年同仁堂虎骨酒被收入《北京市药品标准》(保密本)版中。而同仁堂乐家后人开办的达仁堂药店,在建国后生产的“健春牌”、“长城牌”虎骨酒,均以同仁堂虎骨酒制作技艺为炮制标准。
?年5月29日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禁止犀牛角和虎骨贸易的通知》,通知中第三条要求,“取消犀牛角和虎骨药用标准,今后不得再用犀牛角和虎骨制药”。同仁堂多款含犀牛角(如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犀角化毒丸等)中成药停止生产销售(或被其他药材替代)。同仁堂虎骨酒也位列其中。
同年卫生部发文《关于对原处方含有犀牛角和虎骨的中成药改变成分和更改名称等有关问题的通知》第四条款,“内服药中的虎骨暂以等量豹骨代替”的要求,同仁堂替换原料后,将虎骨酒改名为壮骨药酒。出口装为护骨药酒,远销东南亚及欧美地区。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核准,将壮骨药酒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品种。被行业内称为药酒中的“爱马仕”,一点都不为过。
?2.“治病+保健”壮骨药酒:
从说明书上看,壮骨药酒设计功能为:祛风散寒、舒筋活络。用于风寒湿痹、四肢拘挛、半身不遂、腰腿疼痛、跌打损伤、瘀血作痛。现代医学研究与反馈收集的数据案例,对高尿酸血症(痛风)、骨关节炎、股骨头坏死、筋膜炎、腱鞘炎、陈旧性骨伤痛、半月板疼痛、滑膜炎、颈椎病、肩周炎、肩颈麻木疼痛、骨折恢复期、韧带损伤、软组织挫伤、腰椎间盘突出、高血脂症、中风康复期恢复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明显改善作用。从已公开的说明书中药材可见,其主要成分有:豹骨、乳香、没药、当归、牛膝、制天南星、天麻、血竭、肉桂、熟地黄、附子(炙)、川乌(甘草银花灸)、草乌(甘草银花炙)、白附子(矾炙)等药味。
据原北京市药物分析研究所研究员老师介绍,同仁堂生产的壮骨药酒是由多个方剂复合而成的,其药材极其繁多,使用较多名贵稀有中药材,炮制也极为讲究,涵盖大小几十道工序,前后共需要余味药材制成(网上查询相关文章介绍为余味中草药、动物药),涵盖制膏、制胶、制丸及“两步煮酒”等工艺炼成。其中酯化存储环节,长达一年之久(内部人称为“捐酒”),总共历经1年半左右的生产周期,可谓是将同仁堂那句“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做最好的诠释。据一位名老中医评价,同仁堂壮骨药酒集全方余味众药之力,扶正与祛邪监施,既能祛风散寒,舒筋活络,又能养血荣筋、补气健脾、益肾健骨,使“酒借药力、药借酒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不可多得的“治病+保健”的“琼浆玉液”。
图片来源:北京同仁堂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