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龙桃花饼
益气活血、通络。
治疗阳痿、偏瘫等。
黄芪g,
干地龙30g,
红花、
赤芍各20g,
当归50g,
川芎10g,
桃仁、
甘草各15g,
玉米面g,
小麦面g,
白糖适量。
将黄芪、红花、当归、赤芍、川芎、甘草浓煎取汁,将地龙烘干、研粉,与白糖、玉米面、小麦面混匀并以药汁调和成面团,分制为20个小饼将桃仁匀布饼上,入笼蒸熟(或用烤箱烤熟)即可。每日2次,每次食饼1-2个。
地龙,为钜蚓科环毛蚓属动物参环毛蚓、通俗环毛蚓、威廉环毛蚓或栉盲环毛蚓的干燥全体。
具有清热息风,通络,平喘,利尿,降压的功效。
主治高热惊痫,癫狂;
气虚血滞,半身不遂;
痹证,关节疼痛,屈伸不利;
肺热哮喘;
热结膀胱小便不利或尿闭不通;
眩晕,头痛;跌打损伤;痈肿疮毒等。
味咸,性寒;归肝、脾、膀胱经。清热息风,通络,平喘,利尿,降压。
主要用于治疗高热惊厥,癫狂;气虚血滞,半身不遂;痹证,关节疼痛,屈伸不利;肺热哮喘;热结膀胱、小便不利、尿闭不通;眩晕,头痛;跌打损伤;痈肿疮毒等。内服:煎汤,5-10g;或研末,每次1-2g;鲜品拌糖或盐化水服。鲜品捣烂敷或取汁涂敷;研末撒或调涂。
要掌握用药剂量,注意加工炮制,过敏体质者忌用,血压低者禁用。
服用地龙过量可中毒。
中毒后饮盐水一杯,即解;或葱3根、甘草15g,水煎服。
治疗烧伤:地龙浸出液治疗烧伤有效。
治疗溃疡:地龙浸出液加蜂蜜治疗下肢溃疡有效。
地龙,可以治疗老年糖尿病、消化道溃疡、硬皮病、癌症、荨麻疹、红斑性皮肤病。
地龙配附子:
地龙为虫类灵动之品,走经络,通血脉,舒筋活络;
附子辛大热,散阴寒,通关节,祛风除湿。二药合用,温通经脉,散寒除湿,通痹止痛。用于治疗寒湿痹痛不能转侧,骨节烦疼,关节不得屈伸。
地龙配蜈蚣:二药均为平肝息风、定痉止抽的要药。
地龙搜风力胜,对于四肢痉挛、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的疗效较好;
蜈蚣息风力强,对于抽搐频作、手足颤抖、舌强言蹇、头摇不止疗效好。
二药配伍,同入肝经,可以增强息风止痉的效果,是常用的息风对药。
地龙配川乌、没药:
川乌祛风湿,
地龙舒筋络,
没药行气血。
三者合用,祛风舒筋、活血兼顾,使风湿得去,经络得通,经血畅行,诸证可愈。
用于治疗风寒湿邪留滞经络导致的气血不得宣通,营卫失其舒畅所导致的肢体掣痛,关节屈伸不利等。
地龙配夏枯草:
地龙咸寒,降肝火,息肝风;
夏枯草苦寒,泄肝火,平肝阳。
两药配伍,同入肝经,清肝泄火。
地龙配天麻:
地龙虫类灵动,走而不守,清泄肝火,通利血脉,凉肝息风,解痉止痛;
天麻专入肝经,为息风之要药,味甘性平,缓肝之急,虚风内作,非天麻不治。
天麻合地龙,可缓肝息风治晕,可通络息风止痛,二者相辅相成,平息内风,治晕止痛。
5-9月捕收。将蚯蚓用草木灰、木屑和米糠拌和,去其黏液,及时剖开腹部,洗去内脏及泥沙,摊平晒干或低温干燥。
炮制方法
地龙:以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切段,干燥。地龙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作用较强。
酒地龙:取净地龙段,加黄酒拌匀,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呈棕色时,取出,放凉。
酒地龙温经通络,搜风除湿作用较好。
炒地龙:取净地龙段,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色泽变深时,取出放凉。
制地龙:滑石粉制,取滑石粉,置锅内中火加热,投人净地龙段,拌炒至鼓起,取出,筛去滑石粉,放凉。
甘草水制地龙:取甘草于锅中煎成浓汤,放入净地龙段,浸泡2小时,捞出,干燥。
分布区域
广地龙:主产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沪地龙:主产上海、浙江、江苏、安徽、山东、河南等地。
蚯蚓雌雄同体,异体交配,交配后约1星期产卵于茧内,经2个月左右孵出幼蚓。温度以21-25℃为最适产卵温度。
本推文涉及其他中药知识,可参阅本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