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乌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重视中药煎服,避免功亏一篑
TUhjnbcbe - 2022/5/7 14:06:00

中药汤剂加减灵活,服用方便,吸收快,作用速,但必须重视煎服方法。如煎服方法不当,则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疗效。医生辨证处方,要通过十分艰苦细致的思索过程,倘若煎服的方法不对,不免事倍功半。徐灵胎在《医学源流论》中提到“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与不效,全在于此......方虽中病,而煎法失度,药必无效”。

一、关于服药的时间和方法?

(一)关于服药的时间

1、治疗月经病(包括月经量多,经期延长,淋漓不尽,或月经量少,或痛经等等)必须在月经来潮前4-5天服药,才能起到治疗作用;

2、治疗上焦疾病(心肺和头面),宜在饭前服药;

3、治疗中焦疾病(脾胃肝胆),宜在两餐饭的中间服药(或饭后);

4、治疗下焦疾病(肚脐以下,包括肾、膀胱、大肠、子宫、精室),宜在饭前服药;

5、治疗四肢血脉的疾病,宜在早晨空腹时服药;

6、治疗急症,不拘时间,随时服药

7、治疗脾胃虚弱之证,宜在不饥不饱时服药(药力可充分吸收);

8、治疗阴虚、血虚、失眠多梦,宜在睡前服药;

(二)关于服药的方法

1、治疗寒证用热药,药宜温服;

2、治疗热证用凉药,药宜冷服;

3、治疗外感风寒证,应趁热服,服后覆被微汗;

4、使用补脾胃等补益的方剂,皆宜趁热服药;

5、使用清热泻火之剂,药宜冷服,以助药力降泄;

6、治疗咽喉病,药液应含漱,并徐徐吞咽。

二、关于煎药的时间和方法

(一)关于煎药的时间

中药煎煮一般用武火煎至微沸,再用文火煎煮,煎煮的时间时以文火煎煮时间计算的。从实际工作来看,一般解表药煎煮20min,一般性药物煎煮30min,滋补类药物煎煮时间40min即可。多数汤剂以煎煮至所见水量的1/2-1/3左右为度,部分汤剂要根据方中某些药物的煎煮程度来掌握煎药的时间。

这里面就涉及到两种煎药顺序:先煎和后下

1、先煎

先煎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药物的溶解度,降低药物的毒性,充分发挥疗效。以下药物需要先煎:

(1)矿石类:贝壳类、角甲类药物,因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必须先煎。如生石膏、代赭石、牡蛎、石决明、珍珠母、海蛤壳、瓦楞子、龟板、鳖甲、龙骨、鳖甲等等,可打碎先煎30分钟。

(2)有毒的药物:如生川乌、生草乌、生附子等,要先煎至少1小时,而制附片也要先煎半个小时。先煎、久煎能达到减毒或去毒的目的。

(3)某些植物药:如天竺黄、火麻仁只有先煎才有效。石斛内含内酯类生物碱,只有久煎的水解产物才起作用。

2、后下

后下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挥发油的损耗,有效成分可免于分解破坏。以下药物要后下:

(1)气味芳香,含挥发油多的药物,如薄荷、藿香、木香、豆蔻、砂仁、草豆蔻、檀香、降香、沉香、青蒿、玫瑰花等均应后下,一般在中药汤剂煎好前5-10分钟左右入药即可。细辛亦要后下,以煎煮时间不超过半小时为宜。

(2)不宜久煎的药物,如钩藤、杏仁、大黄、番泻叶等应后下。钩藤久煎其降压成分被破坏。杏仁久煎可减弱止咳作用。大黄取其泻下作用,故不宜久煎。一般在煎好前10-15分入煎。

(二)关于煎药的次数

煎药一般以煎三次为宜,至少两次,具体实施的话一般方剂煎煮两次,滋补药可增加一次。根据药物的光电比色实验证明,平均每煎药一次,药物的光密度下降约45.7%,也就是说中药每煎一次,有效成分的提取率为45%,或者说,煎药一次煎出来的有效成分是45%,煎两次共70%,煎三次大概是85-90%,所有说只煎一次真的很浪费药材。

《中药药剂学》中对汤剂煎煮时间和次数是这样规定的:解表药头煎10~15min,二煎10min;滋补药头煎30~40min,二煎25~30min;一般性药,头煎20~25min,二煎15~20min。目前砂锅煎煮普遍采用的亦是此法。

(三)关于煎药的具体方法

1、花、叶、草类药体积大的,加水宜多;山药、茯苓等药物易吸水,加水也应较多;

2、煎药宜用冷水,先用冷水降中药饮片浸泡约1小时再煎煮,不能用开水或热水煎药,会导致中药内部蛋白破坏,有效成分无法煎出来;二煎或三煎可用温水。

3、贵重药材如人参等宜另煎。其他注意的还有一些药材需要包煎、烊化、冲服、焗服(泡水)等,医生一般在开具处方时都会标注,按照规定煎煮即可。

中药汤剂的现代化是历史的必然要求,然而由于药材成分复杂使中药现代化进展缓慢。对传统汤剂煎煮方法的改进,需要在科学的前提下,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不拘泥于传统的经验,对煎药的各步骤规范化。虽然年轻人更倾向于选择现代自动煎药方法,但是现代自动煎药方法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煎煮方法,随着自动化煎药机的智能化与精准化,将信息化应用到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药物煎煮的整体质量会不断提升。

科普结束

三连一下,了解更多中医知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重视中药煎服,避免功亏一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