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乌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春风送暖喝屠苏
TUhjnbcbe - 2022/2/17 16:18:00

屠苏酒,古时汉族风俗于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以避瘟疫。故又名岁酒。屠苏是古代的一种房屋,因为是在这种房子里酿的酒,所以称为屠苏酒。据说屠苏酒是汉末名医华佗创制而成的,其配方为大黄、白术、桂枝、防风、花椒、乌头、附子等中药入酒中浸制而成。

简介

后由唐代名医孙思邈流传开来的。孙思邈每年腊月,总是要分送给众邻乡亲一包药,告诉大家以药泡酒。孙思邈还将自己的屋子起名为“屠苏屋”。以后,经过历代相传,饮屠苏酒便成为过年的风俗。古时饮屠苏酒,方法很别致。

一般人饮酒,总是从年长者饮起;但是饮屠苏酒却正好相反,是从最年少的饮起。也就是说合家欢聚喝饮屠苏酒时,先从年少的小儿开始,年纪较长的在后,逐人饮少许。宋朝文学家苏辙的《除日》诗道:“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说的就是这种风俗。有人不明白这种习惯的意义,董勋解释说:“少者得岁,故贺之;老者失岁,故罚之。”

这种风俗在宋朝仍很盛行,如苏轼在《除夜野宿常州城外》诗中说:“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苏轼晚年虽然穷困潦倒,但精神却很乐观,他认为只要身体健康,虽然年老也不在意,最后罚饮屠苏酒自然不必推辞。这种别开生面的饮酒次序,在古代每每令人产生种种感慨,所以给人留有深刻的印象。直至清代,这一习俗仍不衰。今天人们虽已不再大规模盛行此俗,但在节日或平时饮用这些药酒的习俗仍然存在。

起源

原文:屠苏酒起于晋,昔人有居草庵,每岁除夕,遗闾里,药一帖令囊浸井中。至元日取水置酒尊,合家饮之不病瘟疫。谓曰:屠苏酒,屠,割也,苏,腐也。言割腐草为药也。晋海西令问议郎董勋曰:正月饮酒,先小者,何也?勋曰:小者得岁,故先贺之。老者失岁,故后也。

译文:屠苏酒从晋朝产生,以前有人住在草庵,每年除夕,将药囊丢到井中。到元日取水出来放在酒樽中,全家的人一起喝就不怕生病了。屠,就是割;苏,就是药草,砍了药草来泡酒,泡成的酒就是“屠苏酒”了。晋海西令问董勋:“正月在一起喝酒的时候,为什么就晚辈们喝,董勋这是什么道理?”董勋说:“小的长大一岁所以值得庆贺,老人老了一岁,就再说了。”

据唐代韩鄂所著《岁华纪丽》的记载,屠苏是一间草庵(茅舍)的名称。据说古时住在此草庵的一个名医,每到大年夜便分送给附近的每家一包草药,嘱咐他们放在布袋里缝好,投在井里,到除夕那天汲取井水,和着酒杯里的酒,每人各饮一杯,这样一年中就不会得瘟疫。人们得了这个药方,却不知道这位神医的姓名,就只好用屠苏这个草庵的名称来命名这种药酒。其实,屠苏也并不是某间草屋的专名,据汉代服虔的《通俗文》说,凡是茅屋都称专利苏。

至于屠苏酒中放的什么药,按梁朝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说,北魏的议郎董勋说过,古代汉族民间风俗元旦那天所喝的药酒,里面放的的是花椒焙成的药末。所谓屠苏酒,其实是一种椒酒。董勋还谈到饮屠苏酒的习惯,是一家人中年纪最小的先喝,以次挨下来,年纪越大的越后喝。原因是小孩过年增加了一岁,所以大家要祝贺他;而老年人过年则是生命又少了一岁,拖一点时间后喝,含有祝他们长寿的意思。这种先少后长喝屠苏酒的风俗一直传到后代。

屠苏酒配方

屠苏酒(一)

肉桂22克,防风30克,菝葜15克,蜀椒、桔梗、大黄各17克,乌头7克,赤小豆14枚。

将上药为末,装入绢袋中,春节前一日,将盛有药物的绢袋沉入井底,第2天正月初一早晨取药,浸入一瓶清酒中,煮沸数次后饮用。

预防瘟疫等传染病。

适量饮用。

川乌含有乌头碱,属剧毒成分,一定要使用炮制过的乌头,并应掌握用量,以保证用药安全。

《小品方》

屠苏酒(二)

白术54克,大黄、桔梗、川椒、肉桂各45克,虎杖根36克,川乌18克。

将上药为末,装入绢袋中,元旦前一日,将盛有药物的绢袋沉入井底,第2天正月初一早晨取药,浸入一瓶清酒中,煮数沸后饮用。

预防瘟疫等传染病。

适量饮用。

川乌含有乌头碱,属剧毒成分,一定要使用泡制过的乌头,并应掌握用量,以保证用药安全。

《杂病源流犀烛》

养生保健功效

春季养肝

《保生秘要》云:“和其肝气,勿食诸肝,以免死气入肝伤其魂也。宜烧苍术香,清晨饮屠苏酒、马齿苋,以祛一年不正之气。”

功效

屠苏酒所用药物及制法:《本草纲目》、《备急千金要方》、《小品方》、《遵生八笺》、《景岳全书》、《杂病源流犀烛》、《治疗与保健药酒》、《老年保健学》等医药典籍均有记载。内容大同小异。现采用《备急千金要方》之药物:大黄、桔梗、蜀椒各15株,白术、桂心各18株,乌头6株、菝葜12株。(古代一斤为十六两,一两为二十四株)大黄排各种滞浊之气,被称为药中的将军;白术健胃、利水、解热,久服能轻身延年;桔梗补血气、除寒热、祛风痹、下肿毒;蜀椒解毒、杀虫、健胃;桂枝活血化瘀、散寒止疼;乌头祛风痹祛痞、温养脏腑;菝葜驱毒、防腐、定神。综上所述,此配方对人体裨益甚多,诚可谓兼滋补保健、防病疗疾、驱邪避瘴等多种功能之良方。

名医孙思邈对屠苏酒可谓是十分钟爱啊,不仅他自己很享受这种酒的美妙,而且他也希望这种酒的美好能够被他人所享受到,他在每年腊月便按照药方配药,碾成小颗粒,做成小药包,分送给众邻居乡亲,告诉大家以药泡酒,除夕进饮,可以预防瘟疫。,孙思邈还将自己的屋子起名为“屠苏屋”。并且他也多次为此药酒打广告,《类隽》称:“一人饮,一家无疫。一家饮,一里无疫。”《玉箱方》称:“饮药三朝,还投井中,岁饮此水,一世无病。”

除了孙思邈外,历史上其他有名的人物也是对屠苏酒很有好感的,宋代王安石有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陆游也在《除夜雪》中说:“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屠苏酒的风俗

因屠苏酒的配方出自华佗,又为孙思邈、张仲景、李时珍等诸多名家所推崇,无数典籍所传载,以及民间千百年实践之口碑,使其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性和无可比拟的影响力。久而久之,元旦佳节饮屠苏酒便形成了民风民俗。遍及全国各地,朝野共之,代代传承。无数名人和典籍均有记载和遗篇。在中国为数不多的历史文化名酒中,屠苏酒一枝独秀,文化内涵无与伦比。有些地方,还传为神话,以为屠苏酒不但能防治百病,甚至可赐吉祥、降福祉。

“乐(lè)道微言”——能帮到你我就很开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春风送暖喝屠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