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制
将净选过的药物加辅料或不加辅料置适宜容器内,加适量清水同煮的方法称为煮法。煮法炮制的药物多为有毒、具副作用的药物。远古时代先人们不知道食物是否有毒,或许是偶然的机会发现,煮一下再吃,就不会有不良反应。于是把东西煮着吃,看似稀疏平常,简单无奇的煮饭。这是千百年来,古今相传的智慧。原来和中医古法炮制技艺的煮制竟然有惊人的同源性。可谓一脉相承,正所谓药食同源。
目的:
(1)清除或降低药物的毒性 降低毒性,以煮法最为理想,有“水煮三沸,百毒俱消”之说。如川乌生品有毒,经煮制后毒性显著降低;藤黄生品有大毒,不能内服,豆腐制后,毒性降低,可供内服。
(2)改变药性、增强疗效 如远志用甘草水煮减其燥性,协同安神益智的作用。
(3)清洁药物 有些做过装饰品的珍珠,外有油腻,豆腐煮制可令其洁净。(4)使药物软化,便于切片 如黄芩。
步骤:
煮制的操作方法因各药的性质、辅料种类及炮制要求不同而异。
(1)药汁煮或醋煮 将净药材加入定量的液体辅料或与药汁拌匀→置适宜容器内→加水平药面→用武火加热煮沸后改用文火→保持微沸,煮至药透汁尽→取出直接晒干或切片后晒干。如醋煮延胡索、莪术;甘草水煮远志、吴茱萸。
(2)清水煮①将净药材浸泡至内无干心,捞出→置适宜容器内→加水没过药面→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保持微沸,煮至内无白心→取出,切片。如乌头。②将多量水置适宜容器内,武火加热至沸→投入净药材,煮制一定时间→取出,闷润至内外湿度一致→切片。如黄芩。
(3)豆腐煮 一般将药物置两块豆腐中间(如珍珠),亦可将豆腐挖一长方形槽→将药物置于其中,再盖上豆腐(如藤黄)→置适宜容器内,加水没过豆腐→煮至规定程度(珍珠煮2h,至豆腐呈蜂窝状;藤黄煮至被熔化;硫黄煮至豆腐呈黑色或黑绿色)→取出放凉→除去豆腐。
点击分享给更多的朋友,一起了解非遗文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