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乌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生川草烏治痺
TUhjnbcbe - 2021/12/19 19:54:00

生川、草烏治痺


  川、草烏辛熱,有毒,功擅搜風定痛,二者尤以生草烏力銳效捷。《神農本草經》謂其“除寒濕痺”﹔《別錄》謂其主“歷節,掣引腰痛,不能行步”﹔《藥性論》說烏頭“其氣鋒銳,通經絡,利關節,尋蹊達徑而直達病所”﹔《本草述》亦謂“寒濕之所結聚,頑痰死血,非是不可以開道路,令流氣破積之藥得以奏績”。朱老對于風寒濕痺,常用川、草烏配桂枝、細辛、獨活、仙靈脾之類。他認為川烏溫經定痛之力量較強,寒邪重者用生川烏,寒邪較輕而體弱者用制川烏。對于寒濕痺重証,則取生川、草烏同用之,蓋草烏開痺止痛之功較川烏尤苔也。痺痛之難忍者,朱老推崇許叔微之“麝香丸”(生川烏、全蠍、黑豆、地龍、麝香),如法制用,多在數日以內迅收痛止腫消之效,慢性頑固性痺痛,堅持服用,亦有一定效果,方中生川烏亦可改用生草烏。川、草烏均有毒,尤其是用生者為丸內服,是否有中毒之虞?朱老認為,許氏方中生川烏用量很小,不會中毒,經多年使用觀察,尚未見有中毒者。不過一定不要過量。如改用制川烏,則鎮痛之作用大為減弱。朱老還指出:許氏用生川、草烏之方,還有川烏粥,即以生川烏(去皮尖)研末,同香熟白米作粥半碗,文火熬熟,再下姜汁與蜜,攪勻服之,治風寒濕痺,麻木不仁,痛重不舉﹔又有黑龍丸,用生草烏配五靈脂,治一切癱瘓風,都是很有研究價值的。
  至于川、草烏的用量,朱老認為,由于地有南北,時有寒暑,人有強弱,放其用量,一般從小劑量(3~5克)開始,逐步加至10~15克為宜。在配伍上,川、草烏與甘草、蜂蜜、防風等同用,既不妨礙其鎮痛的作用,又有解毒之功。在用法上,生川、草烏均需文火先煎40分鐘,再下余藥,以策安全。


  生川、草烏外用亦有鎮痛作用,朱老曾擬“止痛搽劑”(生川烏、生草烏、生南星、生半夏各30克,用50%酒精毫升浸泡7天,以棉花蘸搽患處,1日2~3次),對痺証疼痛及各種神經痛均有明顯的緩解作用。吳師機《理瀹駢文》說:“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所異者法耳。”朱老治病,亦主張內服外治結合以提高療效,此即一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生川草烏治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