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汗解表,散风祛湿
本方也出自大名鼎鼎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外感风寒而又挟湿的通剂,常用于时疫,即具有传染性的外感疾患。方中羌活、独活以发散风寒、胜湿、止痛为主。柴胡升清散热、前胡降气行痰,是为辅药。人参、甘草益气扶正,茯苓、桔梗宣肺化痰兼制。枳壳行气,川芎行血,而且茯苓、生姜、甘草可以共同和中健脾。这个方子不仅能“败毒“,实为驱毒。它和我们认为的普通“解毒”的方子不同的点在于:这个方子里的药物都不是特别寒凉或者大热,亦或者是有毒的药物。这个方子整体上和而不烈,多而不杂。本方之所以有败毒的效果,是因为它首先可以清疏透利,扶正祛邪,可以将皮毛打开,让邪气从皮肤泄出去。而其中的人参更是可以扶正祛邪,鼓舞正气。正气不足,邪气就容易侵袭你。而且一旦邪进来,你的正气不足以驱赶它。用人参做统领,以人参为君,为的就是扶正气。而且,现代科学研究也认为,人参含有多种人参皂苷成分和其它元素,对机体免疫力和体力提高效果明显。其实人参自古以来一直被滋养着中国人。比如古代最会保养的慈禧,深知自己的艰难处境,惟恐自己不堪重负,所以非常重视食补和药补。她经常噙化少量人参,便于吸收,作用持续,能补气养血,轻身延年,且无副作用,便每日噙化3克左右。在宋朝以前医家治火毒之病,多用防风、荆芥、牛蒡子等,借其外解之力以泄毒气。到了后来则因方中多疏表类药,所以被大家发展借以治疗各种伤风感冒。而且,本方不仅可以解表发汗以治感冒,还可以可以用于风湿风热、瘙痒疮疡等热毒在皮肤的人。后来清代又发现可以用来治疗痢疾。而且效果很好。所以医家总结,就是本方设计精巧,有补有清,有力量且让病气有散去的出路。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