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乌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扶阳要药论附子下五
TUhjnbcbe - 2021/6/24 15:12:00
北京雀斑医院那里好 http://pf.39.net/bdfyy/bdfhl/

(十一)双膝关节疼痛案——阳和汤加味

李某,女,60岁,农民。年5月10日就诊。

患者双膝关节疼痛、酸软无力年余,曾服用中西药物很长时间,未见明显效果。现症见:双膝关节疼痛,白天活动后加剧,天阴下雨疼痛加重,局部有发热感,气短乏力,腰部酸软,汗多,动则尤甚,舌淡苔润,质稍紫黯,脉沉细、尺部略滑。证属阳虚寒闭,血脉瘀滞。治宜温阳益肾,活血益气。方用阳和汤加味,药用:

生麻黄10g,白芥子10g,姜炭10g,炙甘草10g,肉桂10g,鹿角胶30g(烊化),熟地黄30g,制附子10g,制川乌10g,丹参30g,三七10g,黄柏10g,砂仁10g,生黄芪30g,当归10g。5剂。

用法:水煎服,每天1剂。制附子、制川乌与群药同煎。

二诊(5月16日):服药第4天之后,病情未明显改善,反而有疼痛加剧的趋势,电话询是怎么回事,告知其是药物反映,希望能够继续坚持服药。果如其然,服完药后,双膝关节疼痛突然消失,今天来复诊,要求巩固治疗,继用上方药5剂。

膝关节疼痛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病证,与人体年龄增长及其功能退化有密切关系。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阳气日趋低下,阳不足,精也亏,处于阴阳两虚状态,阳虚则外寒,寒凝则血脉瘀滞,阴亏则气血不行。选用阳和汤加附子、川乌,温阳益肾,散寒解凝,佐以活血、益气、封髓之品,标本兼治。服药之后,气血流通,但经脉不畅,由此关节疼痛加剧,继续服药之后,经脉打通,疼痛突然消失,病情得到缓解,这正是扶阳药物所谓的“阳药运行,阴邪化去”之反应。

(十二)中风后发热案——小续命汤加味

代某,男,70岁,农民。住院患者。年5月20日就诊。

患者半月前因中风而住院,住院之后确诊为“腔隙性脑梗死”,经应用扩管抗凝等药物治疗,肢体功能障碍明显改善,但自住院以来出现低热不退,每天下午发热,经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已经半月有余。现症见:每天下午发热,先恶寒,后发热,体温在37.6℃左右,不用药可自己退下去,气短懒言,身困乏力,偶有咳嗽,口苦咽干,头目昏沉不清爽,舌淡质稍红、苔白腻,脉浮、重按无力、尺部略滑。证属外寒内热,瘀血阻滞。治宜散寒祛风,活血化瘀。方用小续命汤加味,药用:

生麻黄10g,制附子30g(先煎半小时),炙甘草10g,细辛10g,红参30g,乌梅10g,藿香10g,佩兰10g,桂枝30g,川芎10g,白芍10g,杏仁10g,防风10g,黄芩10g,防己10g,石菖蒲30g,白芷30g,威灵仙30g,桃仁10g,红花10g,赤芍10g,丹参30g,三七10g,山楂10g。3剂。

用法:水煎服,每天1剂。

复诊:服药之后,体温正常,要求出院,并继续服用中药。予上方药5剂,以资巩固治疗。

小续命汤在古代主要是治疗中风的方剂,近代应用较少。但火神派扶阳理论却支持这种方剂的应用,因为中风一病,伤风在表,中风在里,只是轻重而已。该方剂扶阳散寒,标本兼治,加以活血化瘀之品,针对中风早期有外感症状表现者,可谓对证之方剂。该例患者虽入院半个月,按西医治疗虽然病好转,但病人自我症状却未完全消失,特别是发热一症,提示病情在表而邪之不去,而一诊服小续命汤加味方,发热即退,且全身情况改善迅速,病情恢复较快。

(十三)双侧胸水气喘案——小青龙汤加味

黎某,男,80岁。深圳居民。年6月15日就诊。

患者2个月前曾患脑血栓并发双侧胸水,经中西药调理而病好转出院,在家疗养。期间曾服用扶阳方药,患侧肢体功能恢复明显提高,由于走路不稳不慎跌倒,导致右侧锁骨骨折,加之感受空调寒凉,出现咳嗽、吐痰、呼吸困难,听诊发现胸水仍然存在,曾服中药而疗效不佳。现症见:平卧在床,微喘气,说话费力,接不上气,纳差腹胀,睡眠不佳,舌淡、苔厚白腻润滑,脉双侧浮略滑、重按尺部弱。证属外寒内饮,肾不纳气。治宜外散内温。方用小青龙汤加味,药用:

桂枝20g,白芍20g,生麻黄15g,干姜20g,细辛10g,炙甘草10g,五味子6g,附子15g,红参15g,茯苓30g,紫菀10g,冬花10g,前胡10g,防风10g,杏仁10g。2剂。

用法:水煎服,每天1剂。

二诊:服药之后,喘气明显减轻,可以睡眠,食欲增加,大便顺畅,小便短赤黄,舌苔出现燥腻象,舌尖略偏红,内饮郁而化热,上方加生石膏30g。3剂。

三诊:服药之后,大便略稀溏,可以下床活动,气喘明显好转,之前有半个月没有下床活动了,精神好,食欲增加。舌苔燥红稍减轻,自感比较乏力。上方生石膏减为15g,去前胡、防风、杏仁,加生龙牡各30g,红参用高丽参30g,山萸肉30g,制附子用30g。5剂。

复诊:服药之后,全身情况逐渐好转,气喘一天比一天消失,活动自如,食欲好,大便顺畅,小便仍然较少。原方继续服用,仍在进一步调理之中。

小青龙汤是治疗外寒内饮证的代表方。针对这个病人而言,是非常典型的外寒里饮证,故首选小青龙汤,服药之后湿郁化热而舌现燥象。二诊又加石膏,这就是张仲景所说的小青龙加石膏汤证。由于病人年纪较大,虽显外寒内饮,但肾阳亏损明显,而在小青龙汤的基础之上,随着邪气的减少而逐渐加大附子的剂量,同时加以收敛固涩、益肾之药物,以提高远期疗效。

傅强

1
查看完整版本: 扶阳要药论附子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