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乌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沿着神农氏的足迹之附子
TUhjnbcbe - 2024/8/11 15:17:00

味辛温。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创,破症坚积聚,血瘕,寒温,踒(《御览》作痿)。躄拘挛,脚痛,不能行步(《御览》引云:为百药之长,《大观本》,作黑字)。生山谷。

附子,味辛,气温、大热,浮也,阳中之阳,有大毒。大者为天雄,小者为川乌。附子去四肢阙逆,祛五脏阴寒,暖脚膝而健筋骨,温脾胃而通腰肾,真夺命之灵丹,常被称为回阳救逆第一药。然而又大毒,使用得当,能回阳救逆、立刻重生;用之不当,则片时可死。

附子辛甘大热有毒,就如同一团阳火,上能助心阳,中能温脾阳,下能补肾阳,在急危重症,疑难杂病里头,常常少不了附子。虽然附子有毒,就像烈马一样,如果我们懂得驾驭它,那附子反而能成为一匹千里马,所以我们在使用用附子时,一定要辨证准确,病人属于阴虚寒盛,在使用附子时,可以剂量由小到大,逐步递增,熬药时,附子先煎半个小时。当然如果是急危重症,需要破格重用附子时,那又另当别论。

我们说阴寒严重的病,是寒邪直接入肾,中伤肾脏,这个时候寒邪突然发病。肾受寒邪的侵袭,命门之火受到寒气的侵扰,想要逃出身体外,然而寒邪勤追猛打,寒邪经过脾胃则腹痛,寒邪经过肝脏则胁痛,寒邪经过心脏则心痛,有些人没有跌打损伤而手脚有淤青,有些人筋骨拘挛,有些人呕吐或泻利,命悬一线,真是危急存亡之秋。仔细观察病人的舌头,一定很光滑,这个时候就应该急用附子、人参、白术、干姜,同煎服。

很多人说附子有毒,不敢使用,怕使用不当,本想救人,反而害了人。其实附子奥妙,就是取其有毒。

附子就像三国里的张飞,脾气虽然急躁,但是使用起来效果非常好,正是因为附子刚烈的毒毒性,才能祛除阴寒之毒。中医治病讲究阴阳平衡,我们知道但凡至纯的物品都有它的特殊性,天下至热者,为阳毒(偏性),至寒者,为阴毒(偏性)。人感阴寒之气,往往会手足厥冷,身上之泛青黑之色,正是感阴毒。阴毒非阳毒不能祛,而阳毒非附子不胜任。以毒治毒,而毒不留,所以一祛寒就阳回,这就是附子的有毒(偏性)以祛毒(偏性)。

对于一切中焦脏寒,脾泄,湿气不化,都可以用附子来温暖中阳,强大脾胃。使炉底火旺,炉上水寒自去,湿浊自化。附子理中丸就是用附子和干姜这两味温阳的药来祛除脾胃虚寒。

很多人疑惑,附子是阳药,应该随阳药以祛除寒气,为何偏偏用在阴药里以滋补?

中医认为附子是大热之品,将附子放在阳药当中,可以救一时之急,但是附子很急躁,走而不守,一闪即过,只有把附子放在阴药当中,它所滞留的时间才会长久。凡是阳虚的症状,适合用阳药来温阳,所以附子可以多用以出奇制胜;阴虚的症状,可以用阳药养肾中的真水,真水足才能安相火。所以附子可少用可以制胜。

中医常常用参附汤治疗阴寒直中脏腑,参附汤能救一时之垂绝者,那为什么使用得使炮附子,不用生附子呢?

炮附子治阴寒直中脏腑,就是要其回阳。阴寒跑到至阴的肾脏里,把命门之火往外驱赶,命门之火不敢回肾中,真火越出,而阴寒乘胜追击,元阳无处可藏,这个时候不大用人参,人的元阳就会飞出躯壳之外。然而只用人参,不佐以附子,那会阴寒大盛,结果只会是人参直入脏腑,而元阳不能生。既然用附子,而不制约它的猛悍之气,附子太过急躁,它会随阴寒一起跑出体外,那样刚补充的热全部都跑掉了,留不住,还是不能生元阳。所以必须用炮附子和人参同用。既能驱阴寒于外,又能引元阳回归于肾。岂不完美。

总的来说,附子这味药,亦药亦毒。其实,天下本无不偏(毒)之药,亦无不偏(毒)之病。医者原以药之偏(毒),矫病之偏(毒)。如对证,毒药亦仙丹,不对证,谷食皆毒药。就好像火神派的郑钦安说的:“病之当服,附子、大黄、砒霜,皆是至宝;病之不当服,参、芪、鹿茸、枸杞子,都是砒霜。”

1
查看完整版本: 沿着神农氏的足迹之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