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乌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草药的功效,离不开肠道菌群的作用 [复制链接]

1#
北京专科青春痘医院 http://m.39.net/pf/a_8736814.html

人体表面及内部栖居着种类众多、数量巨大的微生物,其中95%以上生活在胃肠道内],其数量和组成因栖居的微环境而异,沿消化道逐渐增多,在结肠达到最高,肠道菌群失调与多种疾病息息相关。

人们日益认识到在治疗疾病过程中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并开始将目光转向中药。中药的化学成分丰富,除含有黄酮类、萜类、蒽醌类、生物碱类、甾体类等生物活性成分外,还含有蛋白质、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因此中药尤其是复方中药具有多种药效作用。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肠道菌群对口服药物进行代谢也是菌群的一个重要功能,中药尤其突出。我们都知道传统中草药绝大多数是口服给药的,如果改变给药途径或制作成一些单成分药物,其效果就可能大打折扣,这其中的原因可能就是忽略了肠道菌群的作用。

现在的研究已经明确,许多中药必须经过肠道菌群代谢产生有效成分后才能被吸收而发挥药理作用,甚至肠道菌群对中药有毒成分具有减毒或增毒的作用。肠道菌群在生长繁殖过程中能产生多种糖苷酶、硝基还原酶、偶氮还原酶以及各种碳水化合物酶等,参与中药多种成分的降解,其代谢途径主要以水解为主,氧化和还原为辅。

黄芩、葛根和豆豉中所含的黄芩苷、葛根素、异黄酮苷普遍存在于中药方剂和营养品中。体外研究表明,葛根素和异黄酮苷能被肠道菌群代谢为比前体物更加有效的大豆黄素和毛蕊异黄酮。

苷在肠道内难以被直接吸收,只有被肠道菌群水解为黄芩素后才能被吸收入血液而发挥作用,而口服黄芩苷的无菌小鼠与常规小鼠相比,肠道内的黄芩苷则几乎没有被代谢。

大黄和番泻叶中都含有蒽酮苷类化合物番泻苷,而番泻苷本身无泻下作用,口服后在小肠中几乎不被吸收,真正发挥泻下作用的活性成分是番泻苷元,是由肠道内双歧杆菌分泌的β-葡萄糖苷酶水解生成番泻苷元后经小肠吸收才发挥泻下作用的,而且代谢产物大黄酸蒽酮的致泻作用最强。

人参中的皂苷类成分是其主要的活性成分,研究表明人参皂苷类在体内难以吸收,在肝脏内基本不代谢,主要在肠道中降解,肠道菌群可以通过不同的代谢途径,代谢人参皂苷类,在血液中也主要以代谢物的形式存在,这些代谢物可能是人参皂苷在体内发挥药效的真正生物活性成分。

肠道菌群除了能够生物转化中药的有效成分,将其代谢为新的生物活性代谢产物外,还能对中药有毒成分产生减毒或增毒的作用。

乌头碱是川乌、草乌、附子等药用植物中的主要有毒成分,具有消炎、止痛及抗肿瘤的药理作用,对中枢神经及心血管系统有明显的毒副作用。有研究表明,乌头碱在肠内细菌代谢作用下发生一系列生化反应,产生新的多种毒性较弱的代谢产物。

有些药物可以调节肠道菌群的组成和数量,通过肠道菌群的作用,发挥这些药物的作用。

研究表明含有多糖成分的补益类中药可以促进肠道有益菌群的生长而抑制有害菌群的繁殖。例如*参多糖在体外可促进双歧杆菌的生长,从而增加乙酸的代谢,增强双歧杆菌的定植抗力。用*参、白术等补气类中药制成的复方合剂灌服小鼠发现,与灌服前比较,乳杆菌、双歧杆菌数量明显增加,肠球菌数量明显减少。

补中益气汤主要由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等益气健脾药组成,配以当归、陈皮、柴胡、升麻。方药中含有大量苷类和糖类物质以及多种微量元素,能增加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数量。

而苦寒泻下类中药因含有刺激性成分,对肠道内的益生菌具有抑制作用,这些中药很多在体外具有抑菌、杀菌的作用。

二甲双胍是使用最广泛的治疗糖尿病药物,由于其还具有预防衰老作用备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