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乌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第九章袪风湿药第1节祛风湿散寒药 [复制链接]

1#

凡以祛除风湿、解除痹痛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祛风湿药。

本类药多具辛香苦燥之性,药性寒温各异,主入脾、肝、肾三经,善行关节、肌肉筋骨之间。功善祛除肌肉、经络、筋骨间风湿,部分药物还具有止痹痛、强筋骨等作适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麻木不仁、半身不遂、腰膝酸痛及下肢痿弱等症。

根据药性、功效特点,本类药物可分为祛风湿散寒药、祛风湿清热药和祛风湿强骨药。

使用本类药物时,应根据痹证类型、病程新久及邪犯部位,进行适当选择和相应配任如风邪偏盛的行痹,选用祛风力强的祛风湿药,佐以活血养血之品;湿邪偏重的着痹。用祛湿力强的祛风湿药,佐以燥湿、利湿、健脾药;寒邪偏重的痛痹、选用散寒止痛力的祛风湿药,佐以温阳散寒通络之品;以关节红肿热痛为主症的热痹,选用祛风湿清热药佐以清热凉血药;病邪在表,配解表药;久病入里,肝肾虚损而见腰痛足弱者,选用祛湿强筋骨药,配补肝肾强筋骨药;病邪入络而见血瘀者,配活血通络药;久病气血不足配补气养血药

独活

??

辛、苦,微温!归肾、膀胱经。

祛风除湿,通痹止痛。

1.风寒湿痹本较强的风散寒除湿痹止痛作用,为治风寒湿痹常用药。外性善下行、尤宜于下半身肌肉关节疼痛。治行痹或痛痹,常与附子、乌头等同用、如独活酒;治肾气虚弱、当风受冷所致的偏枯冷痹、腰膝冷痛、酸软麻木或屈伸不利,多与桑农生、杜仲等同用,如独活寄生汤。

2.头风头痛,风寒表证及风寒湿表证

本品有似羌活之疏风散寒、发汗解表之功,但力次之。治头风头痛、常与白芷、川芎等同用;治风寒表证或风寒湿表证,常与防风、荆芥等同用。如荆防败毒散:本品善人肾经而搜伏风,与细辛、川芎等相伍,可治风扰肾丝伏而不出之少阴头痛,如独活细辛汤。

考点提示:生活的应用。

煎服,3~10g。

气血亏虚者慎用。(实热内盛者不宜使用)

威灵仙

[性味归经】辛、咸,温。归膀胱经。【功效:袪风湿,通经络,消骨鲠。

1.风湿痹痛

本品辛散温通,性猛善走,通行十二经,既能祛风湿,又能通经络而止

丸服,或配当归、桂心为丸服,如神应丸。  病。凡风湿痹痛、无论上下皆宜,为治风湿痹痛之要药。单用为末,温酒调服,或制成蜜

2.诸骨鲠喉本品软而消骨鲠,单用或加砂糖,米醋煎汤,缓慢咽下。

煎服,6~10g;治骨鲠量宜大,可用至30~50g。

气血亏虚者慎用。

考点提示:威灵仙洋骨鲠的特殊作用。

川乌

?

辛、苦,热。有大毒。归心、肝、脾、肾经。

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应用】

1风寒湿痹本品辛热升散苦燥,有明显的止痛作用,为治风寒湿瘦之佳品,尤宜于寒和麓盛者。治寒湿头痛、身痛、关节疼痛不可屈伸,常与麻黄、白芍等同用,如乌头汤;治中风手足不仁、筋脉挛痛,常与乳香、地龙等同用,如小活络丹。

本品辛散温通、散寒止痛之功显著。治心腹冷痛、寒疝腹痛及手足厥冷,

2.诸寒疼痛

单用本品浓煎加蜜服,即大乌头煎;治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常配赤石脂、干姜等,如白头赤石脂丸

此外、古方常以本品作为麻醉止痛药,用于手术局部麻醉或外伤瘀痛,多与蟾酥、南星等配用,如外敷麻药方。

煎服1.5~3g;人丸散或酒剂服,1~2g。入汤剂宜先煎、久煎至入口无麻味。外用适量。一般内服用炮制品,生品只供外用。

有大毒,不宜久服,孕妇忌用。反半夏、瓜蒌、贝母、白及、白蔹。

考点提示:川乌的应用和配伍禁忌。

木瓜

?

性味归经:酸,温。归肝、脾经。

舒筋活络,除湿和胃。

1.风湿痹痛,筋脉拘挛本品味酸入肝经,益筋和血,善舒筋活络,能祛湿除痹、为治湿痹、筋脉拘急之要药。治风湿痹痛,日久不愈,常与威灵仙、蕲蛇等同用;治筋急项强,不能转侧,多与乳香、没药等同用,如木瓜煎;治腰膝重痛,常配伍川乌、威灵仙、牛膝等,如木瓜丸。

2.脚气水肿本品温通,湿舒筋,治脚气水肿的常用药,多与吴茱萸、槟榔、紫苏叶等同用,如鸡鸣散。

3.吐泻转筋  本品温香入脾,能除湿和中而止吐泻,舒筋活络以缓挛急,为治吐泻转筋之要药。多用于湿浊中阻、升降失常所致的呕吐泄泻、腹痛转筋等证。偏寒者,常与吴茱萸、小茴香、紫苏等同用,如木瓜汤;偏热者,配蚕沙、薏苡仁、黄连等,如蚕矢汤。

煎服,6~9g。

胃酸过多者不宜用。

陈瑶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