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专家李从悠 http://m.39.net/pf/a_4402683.html川乌是一种中药,也是一种我们平时的时候可能会用到的中药,只是大家平时不太了解或是不注意而已,一般主要是和别的中药一起搭配着进行使用,不同的配方功效也是不同的。
川乌的简介
:川乌头
:川乌(《金匮要略》)
:根茎类
:辛,热,有毒。
①《医学启源》:气热,味大辛。《主治秘要》云,性热,味辛甘。
②《东医宝鉴》:性大热,味辛甘,有大毒。
③《医家心法》:辛,温,大毒。
④《长沙药解》:味辛苦,性温。
:心;肝;脾;肾经
①《要药分剂》:入髀、命门二经。
②《本草撮要》:入手厥阴、少阴经。
:为毛茛科植物乌头(栽培品)的母根。
:生于山地草坡或灌木丛中。分布于辽宁南部、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北部、广西、四川、贵州、云南。主要栽培于四川。陕西、湖北、湖南、云南等地也有栽培。
川乌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研末,1-2g;或入丸、散。内服须炮制后用;入汤剂应先煎1-2h,以减低其毒性。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
川乌的功效与作用
祛风除湿;温经止痛。主风寒湿痹;关节疼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头风头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跌打瘀痛;阴疽肿毒;并可用于麻醉止痛。
①《珍珠囊》:去寒湿风痹、血痹。
②李杲:除寒湿,行经,散风邪,破诸积冷毒。
③王好古:补命门不足,肝风虚。
④《王氏究原方》:性轻疏,温脾去风。
⑤《纲目》:助阳退阴,功同附子而稍缓。
川乌的附方
①治风寒湿痹、麻木不仁:川乌(生,去皮尖为末)。用香熟白米粥半碗,药末四钱,同米用漫火熬熟,稀薄,不要稠,下姜汁一茶脚许,蜜三大匙,搅匀,空腹啜之,温为佳,如是中湿,更入薏苡仁末二钱,增米作一中碗服。(《本事方》川乌粥法)
②治风痹、荣卫不行,四肢疼痛:川乌头二两(去皮切碎,以大豆同炒,候豆汁出即住),干蝎半两(微炒)。上件药,捣罗为末,以酽醋一中盏,熬成膏,可丸,即丸如绿豆大,每服以温酒下七丸。(《圣惠方》)
③治风寒湿痹,挛痛不能步握:五灵脂、川乌(炮去皮、脐)、苍术(薄切酒浸,干)各二两,自然铜(烧热)一两。上为细末,水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丸,温酒下,渐加丸数;服至病除。(《普济方》乌术丸)
④治风腰脚冷痹疼痛,宜用贴熁:川乌头主分,去皮脐,生用。上捣细罗为散,以酽醋调涂,于故帛上撒之,须臾痛止。(《圣惠方》)
⑤治脚气疼痛,不可屈伸:麻黄、芍药、黄芪各三两,甘草三两(炙),川乌五枚(细切,以蜜二升,煎取一升,即出乌头)。上五味细切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蜜煎中,更煎之,服七合,不知,尽服之。(《金旺要略》乌头汤)
⑥治瘫缓风,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履步不正:川乌头(去皮脐)、五灵脂各五两。上为末,入龙脑、麝香,研令细匀,滴水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先以生姜汁研化,次暖酒调服之,一日两服,空心晚食前服。(《梅师集验方》神验乌龙丹)
⑦治口眼歪斜:生乌头,青矾各等分。为末,每用一字,吸入鼻内,取涕吐涎。(《箧中秘宝方》通关散)
⑧治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一分(炮),赤石脂二分,干姜一分,附子一分,蜀椒二分。上五味,末之,蜜丸如梧子大。先食服一丸,日三丸,不知,稍加服。(乌头赤石脂丸)
⑨寒疝绕脐痛苦,发则白津出,手足厥冷,其脉沉紧者:乌头大者五枚(熬去皮),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蜜二升,煎令水气尽,取二升。强人服七合,弱人服五合,不瘥,明日更服,不可一日再服。(大乌头煎)
⑾治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身疼痛:乌头,以蜜二斤,煎减半,去滓,以桂枝汤五合解之,令得一升,初服二合,不知,即服三合,又不知,复加至五合,其知者如醉状,得吐者为中病。(乌头桂枝汤,⑧方以下出《金匮要略》)
⑿治阴毒伤寒,手足逆冷,脉息沉细,头痛腰重:川乌头(炮)、干姜各半两。上二味同为粗散,炒令转色,放冷,再捣细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盐一捻,煎半盏、去滓、温服。(《博济方》退阴散)
⑿治小儿慢惊,搐搦涎壅厥逆:川乌头(生,去皮脐)一两,全蝎十个(去尾)。分作三服。水一盏,姜七片煎服。(《婴孩宝书》)
⒀治脾寒疟疾:川乌头大者一个(炮良久,移一处再炮,凡七处
审核:苏小友编辑:胡雪美
图片来源于网络
医院
严承创敬博
谨古新业爱
温馨提示
向上滑动,阅读全文
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