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www.yunweituan.com/m/受寒潮影响的最主要区域为为东北、东部区域,预计东北地区东南部、黄淮、江淮、江南中东部、华南东北部等地将降温6~8℃,其中,吉林东部、辽宁东部、浙江中南部、福建北部等地局地降温可达10~12℃。
与此同时,我们正值大小雪节气交替的节点,此时人体阳气蛰伏,而外界阴气却又盛极,所谓“秋收冬藏”,如何在寒潮袭来的冬季藏好自己的阳气,直接关系着我们来年身体的状态。
寒潮来袭下的三宜三忌
首宜:养阴滋阳
首忌:暴露皮肤
中医养生强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点似乎跟大众对于冬季应该补阳的认知截然相反,但其出处正是著名典籍《黄帝内经》中所发展而来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圣人秋冬养阴,使太阴之气收,少阴之气藏。”
《黄帝内经》认为阳为阴之基,而阴为阳之滋,即阴气想要充盈而稳定那么必然少不了阳气的制约,而阳气要想能迅速恢复并长期稳固,那么必然少不了阴气的滋养。在中医的理论中,我们身体内的精元、血脉、津液正属阴气所辖之物,而如今寒潮将至,届时除了刺骨的寒风外,另有磨人的干燥也将如期而至,而这个燥却是最折磨阴气的。
所以面对寒潮来袭,我们最好在外在家可以试试用艾灸来养一养体内的元阴之气,中医讲究在冬季,我们应:“春夏灸气海以养元阳,秋冬灸关元以养元阴,引气归元。用隔姜灸法,三天灸一次,能培元固本、补益下焦。”
其中这个“秋冬炙关元以养元阴。”即秋冬季节应艾灸人体关元穴来养固体内的元阴之气,而这个关元穴正位于肚脐下四个手指宽处。艾灸能温里通气的。以有热感而不灼伤皮肤为宜,以热感能透入腹内,有如沐浴春日阳光般的温暖舒适为度。艾灸时不要走神,以免灼伤皮肤。
所以如果你在家常觉手脚冰冷,那么不妨试着在肚脐处艾灸,可以用隔姜灸,也比较好操作,把鲜姜切成0.2~0.3厘米的薄片,再用食盐把肚脐的孔给填平,把切好的姜片放在肚脐上,将艾绒置于姜片点燃,感到温热且舒适为度。但现代人脾胃虚寒,但会艾灸的少,艾灸的专业性比较高,操作不当,容易烫伤皮肤,我们在艾灸时,身边最好有个人看着,以免烫伤,身边很多朋友都来说,艾灸完很舒服,但是自己却没时间天天艾灸,一个星期能抽出一天来艾灸就不错了。
确实为了生活我们牺牲了很多时间,甚至是健康为代价,但反过来想,身体保养好了,不疼不难受,才能更有力气精力去生活,为了方便大家都能调养好身体,这款简易版的艾灸贴一定要试试,虽然贴上没有传统艾灸的火力那么大,但却适合现代大多数人又虚又寒的身体。而且小小一贴很方便,一撕一贴,花不了1分钟,也不用艾灸时苦等不敢动弹,贴上之后,该工作工作,该娱乐娱乐,丝毫不耽误事儿。
利用艾草的温阳特性,透过皮肤渗透到经络之中,和传统艾灸的原理类似,艾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驱寒逐湿的特性,特别适合身体寒啊多的我们,此外这个黑色的膏中,不仅有艾草,还添加了干姜、制川乌、薄荷等草本,经过科学配比,制膏,一撕开就闻到浓郁的草本香。
贴布采用的无纺布,透气性好,贴在身上不闷,持续发热的艾灸贴,暖暖地很舒服,像我们经常小肚子摸上去冰冰凉的,就贴在肚脐处。此外,如果觉得自己容易上火,在我们的脚心处也可以各贴一个,而且脚底的经络众多,贴在脚底部,对于排湿寒也不错。
一包中都是各个独立贴,一般贴上后6~8小时即可撕下,具体根据个人体质来控制时间,走到哪贴到哪,开车出门都不耽误。
不知道怎么贴的可参照下图:
次宜:疏通经络
次忌:过辣过烫
因为冬季阳气内敛的缘故,所以我们会在寒冷的时候多吃一些辛辣、滚烫的食品,且这一放开口就很难收得住,但恰恰是这些辛辣、滚烫的食品,其实最折磨我们体内的阴气,而阴气一旦被消磨得差不多了,这阳气又岂能得到相应的滋养呢?
所以每逢冬季,在亲人们多吃、快吃、趁热吃的劝导下,我们体内痰湿、湿热的成分便开始逐渐增加,进而造成了体内垃圾沉积较重的情况,并最终导致我们表里阴虚阳衰,而体内火毒旺盛的情况。
再者,寒潮来袭之时,我们的脾胃功能也会随之降低,这时虽然胃口好,但脾胃却不一定真的好,而在这严寒的天气中,自然已彻底地呈阴盛阳衰之势,所以近段时间很多人吃饭时总觉得“有心无力”,不是少吃就是不吃,或者正常吃也多半自觉身体上火。
这其实是因为我们的身体出现“淤堵”了,而这淤堵的根源其一是冬季敛藏之性导致我们体内脾痰内聚而不外散所造成的,如中医的那句老话一般:“体有痰湿疾做祟。”这个冬天,我们食欲下降、容易上火往往大都因这脾虚而起。
中医认为:“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如果脾虚了,那么气血也会同步衰弱,进而冬季什么手脚冰凉、容易感冒这些情况也都一一上门而来了,且这段时间也可谓吃啥啥都进不去。
针对此点明代御医陈功实认为:“皆食腻所致也。”,于是针对这种情况,他提笔一挥,八位食药同源的宝物便一一出现在了案纸之上,这八位宝材分别是:“茯苓、莲子、芡实、扁豆、薏米、山楂、麦芽、山药。”至于如何服用,陈御医说,先将八宝辗成粉末,然后一定要用米面混合使之成为糕点,接着每日清晨食用这冬虚之症便自然消退。
后来经过后人发现,这成粉的食材是越细方才越好的,然后所入之面粉也得选材精良,此外为增加其他食效,接着还加入了“鸡内金、砂仁、陈皮”等物,于是这糕点也有了理清肺腑的效果。
这其中砂仁辛香温散,善于化中焦湿浊,温理脾胃滞气;
麦芽行气健脾,擅化淀粉性的食物;
薏米利水去浊,性味往下走;
茯苓祛寒湿,性味往上走,与薏米搭配,一升一降,体内的气就顺畅了;
莲子醒脾,唤醒脾焕发生机;山楂和胃;山药在健脾的同时有宣发肺气。同时还能收涩住这些食物的性味,不至于吃进去,这效果就付诸东流。
如果在家想做,我们可以将同比例的茯苓、薏仁、山药、芡实、白扁豆、莲子打成粉末,在混入糯米粉和粳米粉,加入白糖搅拌均匀,和面一样揉成团,最后用膜具制成糕点,放锅里蒸半小时左右,出来的糕点软糯可口。
倘若没时间做糕,也可以试试这款在八珍糕基础上升级后的茯渭糕,食材更丰富,口感更细腻,把白糖替换成健康的麦芽糖,既保证口感又保证健康。
咬上一口软糯细腻,经过低温烘焙,香味被烘焙出来了,轻食健康,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也能养好脾胃,把寒冬中我们虚弱的身体补一补。
尾宜:早睡晚起
尾忌:作息紊乱
《黄帝内经》曾说:“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伴随降温,这“昼短夜长”的趋势也正进一步加深,所以每逢此时,我们人体也应顺应这个趋势的变化,平时居家休息一定要早睡晚起。早睡觉让阳气得到很好的休息。若时间允许,待到阳光照耀时起床最好,此时人体阳气迅速上升,令人头脑清醒。
但如果你每逢冬季却又常常失眠难睡,那么多半是肝血虚弱所至,中医认为肝血虚的人往往容易失眠多梦,而对此,汉代大医家张仲景经常用酸枣仁汤调理虚劳虚烦不得眠,而这酸枣仁《本草纲目》中有记载它:“性味酸平,能调理胆虚不眠、心悸不眠、虚烦不眠、骨蒸不眠,盗汗。”的食效,可见它不仅是针对失眠的上品之药,同时也是可令人愉悦的食品膏方。
因此,这款酸枣膏针对很多因为肝血不足而晚上虚烦不眠的问题,还特地配上了补血益心脾的桂圆、健脾益气的茯苓,通补兼顾。外加桑葚滋阴养血,与桂圆、茯苓一起,更能增强补脾益气、化生气血。
熬夜太多的人阴精内耗,多有虚火这时候就是百合莲子发挥作用了,滋养阴精,清心火,安心神。
很多人做梦多,容易醒,虚烦不眠,口腔溃疡、舌尖红、小便黄都是因为有心火,这时候只滋阴养神是不够的还要把这个火清掉,让身体安静下来。所以,不止是肝血虚失眠多梦的人,如果你经常熬夜阴虚内伤,熬夜后冲一杯补救一下也会少受很多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