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乌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识药丨白蔹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复制链接]

1#
白蔹

又名:山葡萄秧、野番薯、鹅抢蛋、见肿消

来源

葡萄科植物白蔹的块根,生于山野、路旁杂草丛中。分布于华北、华东及中南地区,春、秋季采挖,除去泥沙及细根,切成纵瓣或斜片,晒干

功效作用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性味归经

性微寒,味苦。归心经、胃经

药材性状

纵瓣长圆形或近纺锤形,长4~10厘米,直径1~2厘米。切而周边常向内卷曲,中部有一突起的棱线;外皮红棕色或红褐色,有纵皱纹、细横纹及横长皮孔,易层层脱落,脱落处呈淡红棕色。斜片卵圆形,长2.5~5厘米,宽2~3厘米。切面类白色或浅红棕色,可见放射状纹理,周边较厚,微翘起或略弯曲。体轻,质硬脆,易折断,折断时,有粉尘飞出。气微,味甘

药理研究

为外科常用中药,历代皆用治疮疡、疖肿等,以外用效果较好,近年来化学及药理方面的研究报道表明,水浸剂对共心性毛癣菌、奥杜盎小孢子菌、腹股沟表面癣菌等有抑制作用。另有报道,提取物醋酸乙酯可溶部分,对四氯化碳致小鼠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使用禁忌

脾胃虚寒及无实火者禁服,孕妇慎服。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配伍药方

①治烫火灼烂:白蔹末敷之。(《备急方》)

②治诸物哽咽:白蔹、白芷等分。为末,水服6克。(《圣惠方》)

③治湿热白带:白蔹、苍术各6克。研细末,每服3克,每日2次,白糖水送下。(《全国中草药汇编》)

④治腹股沟疝:白蔹30克,水煎加白糖冲服。(《青岛中草药手册》)

⑤治疮口不敛:白蔹、白及、络石藤各15克,取干者。为细末,干撒疮上。(《鸡峰普济方》白蔹散)

来源:中药查询网

图片:中华康网

版权声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