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大爷“网络成名”——吃菌中毒的他沉浸于幻觉之中,医院的天花板说这里又下雨又下雪,“惬意”地不得了。
前两天,云南安宁一位阿姨食用毒蘑菇后产生幻觉,只见她一会跑到床尾,去抓老鼠,一会又说:“抓住了很多虫子和小人。”在场的人哭笑不得。
网友戏称,云南一年一度的“试毒大会”又开始了。
其实不止是云南,一到七八月份,食物中毒事件在全国各地都进入高发季节。在这里提醒大家,吃美食一时爽,中毒“后悔迟”,想安心享受夏季美食,一定要注意这些。
什么是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主要是指食用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或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后所造成的急性、亚急性疾病。这里的“有毒有害”,主要指的是细菌、化学性毒物、有毒的动植物、毒蘑菇及真菌等。
引起食物中毒的因素及分类
细菌性食物中毒:食物被某种有害细菌污染后,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大量繁殖,甚至在繁殖过程中产生毒素。人体进食这些被污染的食品的同时,摄入大量细菌或细菌毒素,造成各种危害,最常见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包含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蜡样芽胞杆菌、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
化学性食物中毒:此类中毒事件常有群体性,剩余的食品、呕吐物、生物样本(血液、尿液)中可检测出化学毒物。
较常见的有:
食用有机磷农药污染的蔬菜、拌种粮食、
沾染杀虫剂的食物造成的食物中毒;
食用喂养过瘦肉精的猪肉造成的食物中毒;
将亚硝酸盐误用为食盐造成的食物中毒;
误用剧毒鼠药所造成的的食物中毒。
动物性食物中毒:将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动物或动物的某一部分作为食物食用引起的中毒反应称为食物中毒。
较为常见的有:
食用河豚导致的河豚毒素中毒;
食用青皮红肉的鱼导致的组胺中毒;
食用贝类导致的贝类毒素中毒。
植物性食物中毒:因食用有毒植物或其种子,或烹调方法不当,未将植物中的有毒物质完全去除所导致的食物中毒。
较为常见的有:
食用未煮熟的豆角、黄花菜
所造成的皂素中毒或秋水仙碱中毒;
食用发芽土豆导致的龙葵素中毒;
食用未完全破坏或去除有毒成分的
川乌、草乌导致的乌头碱中毒;
此外还有木薯中毒、苦杏仁中毒等。
毒蘑菇中毒:目前我国已知的毒蘑菇有种左右,其中毒性很强的有10余种:褐鳞环柄菇、肉褐鳞环柄菇、白帽菌、绿帽菌、鳞柄白毒伞、秋生盔孢伞、包脚黑褶伞、毒粉褶菌、残托斑毒伞、鹿花菌、马鞍蕈等。
真菌毒素食物中毒:真菌在谷物或其他食物中生长繁殖产生的有毒的代谢产物,人在食用后所产生的中毒反应成为真菌毒素中毒。最为常见的有霉变甘蔗中毒、赤霉病麦中毒。
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
了解了这些食物中毒的因素,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来预防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呢?
这里我们总结了以下措施:
避免在没有卫生保障的地点就餐或购买食物。
食物充分加热后在食用,不生食、半生食海鲜及肉类食品,不喝生水。
注重生冷凉拌类食品的卫生,生熟食品分开放置,避免交叉污染。
高热气候下避免使用家庭自制的腌制食品。
做好手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
有些人在野外采了蘑菇,没有办法鉴别蘑菇是否有毒无毒所以误食,一定要慎重食用,尤其是野生蘑菇。河南经济报记者赵国喜图
(刘慧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