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乌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四九天用艾补一冬,新年少生病 [复制链接]

1#

不知道大家现在还有没有数九的习惯呢?如果有,那么想必也知道如今已是四九天了,所谓:三九歌有词唱道:“三九四九冰上走。”。

另有民间小谣有言“四九清寒开梅来。”可见四九之寒,正有昭雪梅芳与使冰河凝结的力量,但这股力量要是作用到人体上,那可不太舒服了。

虽说苦寒,但是古人在此却讲究一个“冬练四九,夏争五伏。”,即借着最寒和最热的时光加紧锻炼和保养身体,而在古代旧时,每逢武馆里的拳脚子弟从外冒雪练功返回,馆里的师傅都会从馆内的药库中拿出一味本草来帮子弟们驱散身中寒邪。

虽说在三四两九户外练武,身体会产生很多抗寒的阳气,但毕竟两九寒重,虽说身体防得住外寒,但这邪门的内寒却是很难抵御,一旦让这内寒入体,便会出现以下五大的症候:

血气不转而使面色晦暗;

寒扰气性致使四肢无力;

脾胃受扰遂致消化不良;

阳气萎靡然后关节痛痒;

为此武馆的大师傅们也都得必备一手熏、蒸、烘、烤草药的本事,这其中三四两九时节用得最多的本草,自然是带纯阳之性的艾草了。

驱寒除邪,一靠纯阳,二靠艾草

如何靠自然纯阳

自古除寒先暖胃,驱邪先滋脾,一如《内经》所云:“脾主肌肉。”所以一旦这脾受寒邪,这人就会毛病四起,而古之善治者,每逢三四两九,医此症候,必用到两样宝贝,一是自然纯阳,二是古方艾草。

先说这自然纯阳,一般来讲纯阳有人之纯阳和日之纯阳,既然人不足,那么便要取之于天,因此自古驱寒,便有一个大道至简的办法:“晒太阳”

而阳光一照,体内阴霾便可快消。加之“日为太阳之精,其光壮人阳气“,所以当下四九天里,建议家里的大人小儿都要常晒太阳。正如唐代孙思邈所著《千金要方》中说:“凡天和暖,令母将儿于日中嬉戏,数见几日,则令血凝气刚,肌肉牢密,堪耐风寒,不致疾病。”

自古晒法不一,所以这里便教大家一个晒阳先后,一般晒太阳,先晒手心,再晒肋骨与胸脯,最后等阳光稍微不再刺眼,便可慢慢把后背与头顶给晒起来,一般冬末风气较大,那么就可以隔着玻璃窗来晒。

一般晒到身体稍稍发热时,这寒气重的人便晒出喷嚏来,更有甚者,甚至体内积寒还会随流鼻涕一起被排泄而出,此外大家居家晒太阳时,如果分不清主次,就得先牢记这一句话:“晒头不如晒背,晒背不如晒肚。”最后,冬季晒太阳最好在中午11点至下午2点去晒,时间则最好控制在两个小时之内,尽量不要超过时间,所谓过犹不及,晒多了反而容易出现问题。

如何靠自然艾草

一靠“燃”

虽说大家平时用艾草,大多以燃为主,可是以前用艾草,却大多要与自然相结合,讲究一个“巧晒”,如宋代洪迈所撰的《夷坚志》中便有一种能将阳光与艾草相结合起来驱散寒邪的“日光灸”,虽说该法由洪迈所记录,但真要溯源回本此法却是药王孙思邈的方子。

施展日光灸时,首先这天必须晴朗,阳光也得充足,其后自备艾草碎绒,然后先平躺在外,确保身子浸满阳光,其后再以艾绒覆满小腹或者后背,再借着太阳与艾绒的阳气,一点一点将双阳之力汇入脾胃深处,像这样用天灸配合艾草,实可谓符合了古人“天人合一”的自然追求。

而除了日光灸外,孙老平时医寒,还喜欢施用“隔姜灸”来助人驱寒,此法沿用今日,可见其效突出,而操作亦是相对简单,做这隔姜灸,一般要用到姜片、艾绒和食盐。

首先第一步,将生姜切成薄片,一般切成圆状即可,然后在姜片上戳几个可见的孔洞,第二步则在施灸者的艾灸部位撒一些半融的食盐,最后把姜片放上,将艾绒置于姜片上点燃即可。

一般隔姜灸的艾绒用量宜少不宜多,宜温不宜烫,另外不建议在家自己施艾,一来是现代人脾胃虚寒,但会艾灸的少,艾灸的专业性比较高,操作不当,容易烫伤皮肤。二来是如果一个人在艾灸,身边无人照看,就容易被烫伤。

所以这里强烈推荐没有艾灸经验的小伙伴,一定要试试这款“无火艾灸”贴,虽然这款无火艾灸贴没有传统艾灸的火力那么大,但却适合现代大多数人虚寒的身体。且小小一贴很方便,一撕一贴,花不了1分钟,也不用艾灸时苦等不敢动弹,贴上之后,该工作工作,该娱乐娱乐,丝毫不耽误事儿。

而这款无火艾灸贴,正利用了艾草的温阳特性,透过皮肤渗透到经络之中,和传统艾灸的原理类似,艾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驱寒逐湿的特性,特别适合身体寒啊多的我们,此外这个黑色的膏中,不仅有艾草,还添加了干姜、制川乌、薄荷等草本,经过科学配比,制膏,一撕开就闻到浓郁的草本香。

同时贴布采用的无纺布,透气性好,贴在身上不闷,持续发热的艾灸贴,暖暖地很舒服,像我们经常小肚子摸上去冰冰凉的,就贴在肚脐处。此外,如果觉得自己容易上火,在我们的脚心处也可以各贴一个,而且脚底的经络众多,贴在脚底部,对于排湿寒也不错。

一包中都是各个独立贴,一般贴上后6~8小时即可撕下,具体根据个人体质来控制时间,走到哪贴到哪,开车出门都不耽误,如果你不会贴的可以参照下图:

二靠“孕”

说起这个“孕”法,大家可千万不要想歪,古人的“孕”类似于“蕴”,即藏着的意思,相较直接点燃艾草,这个孕法是要人将艾草敷与纱布之上,然后将人与纱布贴紧,一贴要贴好几个时辰,虽然其效果相对直接点燃与烘烤而言更为和蔼,但是用时也长,且贴久了也容易伤肤,故而后来又经南怀瑾大师加以改进,最终南师温脐法也由此而来。

相较老版的孕艾法,南怀瑾大师的温脐法可以说是大道至简,而之所以简,正是因为这个温脐法所用的材料,都可以在厨房里找到,准备温脐法时,要准备一个纱布,还有龙眼肉一颗,辅以花椒六七枚,合着艾绒一同搞碎,在搞成泥状时,就拿去填到纱布里,所以要注意,这个纱布千万要严密缝合,不能让东西漏出来。

准备好这些,等晚上睡觉时,便挑一些药泥放在肚脐眼里,此法讲究的是肚脐这玩意内通腑脏,外接神经。这药泥虽小,但是却极其容易被身体吸收,而这种办法对老年人睡眠极其有益,这样几天用下来,身体自然会有所改善,而改善的表现就是早晨不再苦口,口干,顺带的,连肠胃都一起收拾好了。

而分析这个方法为什么管用,这边南老师就开始引经据典了:“艾叶,能通十二经,而尤为肝脾肾之药,善于温中、逐冷、除湿,行血中之气,气中之滞,凡妇人血气寒滞者,最宜用之。”

接着再说说花椒,大家都知道,花椒性味辛温,用来散寒除湿,温中健胃特别好。在肚脐贴里放花椒,还利用了它辛散走窜的气味,把药性带到脏腑经络中去,把一些陈年老寒湿都赶走。最后这桂圆肉却是起一个补心安神,养血益脾的作用,用来温补心脾那可谓是极好的。

北京同仁堂肚脐贴家庭装送礼艾脐贴气艾草贴淘宝月销量81¥69购买

当然现代社会,生活紧凑,不是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小橱柜,故而这边推荐使用北京同仁堂的肚脐贴,别看肚脐贴小小一枚,它可谓集现代工艺的严谨和古代典籍的讲究为一身。且用料丰富,自然不只有艾绒、花椒、桂圆这三宝。为此,拿来辅助以日常的睡眠,想来也是妙极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