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乌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药古今研究川乌 [复制链接]

1#

一、典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味辛,温。主中风,恶风洗洗,出汗,除寒湿痹,咳逆上气,破积聚,寒热。

2、《本草经集注》陶弘景:“味辛、甘,温、大热,有大毒。主治中风,恶风洗洗,出汗,除寒湿痹,咳逆上气,破积聚,寒热。消胸上痰冷,食不下,心腹冷疾,脐间痛,肩胛痛不可俯仰,目中痛不可力视。

4、《雷公炮制药性解》李中梓

:“性味、经络、功用,亦同附子,主中风恶风,洗洗出汗。莽草为使,恶藜芦,反半夏、栝蒌、贝母、白蔹、白芨。乌头即春间采附子之嫩小者,一云原生苗脑。”

5、《长沙药解》黄元御:“味辛、苦、温,入足厥阴肝、足少阴肾经。开关节而去湿寒,通经络而逐冷痹,消腿膝肿疼,除心腹痞痛。治寒疝最良,疗脚气绝佳。”

6、《药性歌括四百味》:“川乌大热,搜风入骨。湿痹寒疼,破积之物。(顶歪斜。制同附子。)”

7、《外科证治全生集》:“功同附子,性暖助阳,补命门不足,破积冷痢。”

8、《饮片新参》:“性味苦辛温微麻。治风毒顽痹,通经络发汗。”

9、《神农本草经》:“主中风恶风,洗洗出汗,除寒湿痹,咳逆上气,破积聚寒热。”

10、《长沙药解》:“乌头,温燥下行,其性疏利迅速,开通关腠,驱逐寒湿之力甚捷,凡历节、脚气、寒疝、冷积、心腹疼痛之类并有良功。”

11、《本草正义》:“乌头主治,温经散寒,虽与附子大略相近,而温中之力较为不如。且专为祛除外风外寒之响导者。”

二、现代研究

1、成分:主含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酯型生物碱等生物碱。其中,单酯型乌头生物碱的毒性,较双酯型生物碱小。《中国药典》规定:含双酯型生物碱以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的总量计不得0.%,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的总量应为0.%~0.15%。

2、作用:本品有抗炎、镇痛、免疫抑制等作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