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乌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胃阳困阻是导致反流性食管炎的主要因素,这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病是什么病 http://pf.39.net/bdfyy/jdsb/181208/6702244.html

反流性食管炎属中医学嘈杂、吐酸、胸痛等范畴,反酸是其主要症状。胃属燥,脾主湿,胃为阳土,多实多热;脾为阴土,多虚多寒。

症状

常见反胃、呕呃、噎膈、脘痛、痞满、便溏、腹胀、泛酸、烧心,甚则脘腹冷痛,畏寒肢冷、口吐涎沫、肢体浮肿,舌苔薄白或腻。

反流性食管炎,具体用药分为四种

一是通阳必用辛热,如高良姜、吴茱萸、桂枝、干姜、小茴香、荜拨、半夏,附子、葫芦巴等。

二是柔剂通阳,如肉苁蓉、鹿角霜、沙苑子等。

三是化浊通阳,如薤白、苍术、厚朴、沉香、川乌、川楝子、乌药等。

四是淡渗通阳,如茯苓、滑石、苡仁、通草、杏仁、蔻仁等。

调理反流性食管炎的4大法

1.辛温通阳

反流性食管炎,虽有阴阳寒热之分,但确以胃阳亏虚不运为多见。如仲景所论阳微阴弦,中焦阳气不足,下焦阴寒乘之。

寒邪客胃,痛剧,吐酸,泛恶,纳差,用良附丸加吴萸、炮姜。

饮食停滞,胃脘胀满,干噫食臭,嗳腐吞酸,用保和丸加槟榔、细辛、枳实、桂枝。

寒热互结者,主张通阳宣痹、和胃消痞,用半夏泻心汤加吴萸、细辛、小茴香。

若寒重,加重干姜用量。

热重,加重黄芩、黄连用量而少用薤白。

湿重加佩兰、藿香。

胆逆犯胃者,胃脘满闷嘈杂,恶心吐苦水,用小柴胡汤合逍遥散、旋覆代赭汤加减。

2.正虚标实,虚实夹杂,通阳兼以它法

反流性食管炎,虚证、实证、虚实夹杂。

虚证因气血阴阳亏,分别可用益气(补中益气汤)、扶阳(人参汤)、养阴(麦门冬汤)、补血(人参养荣汤)。

实证多因寒凝、水气、气滞、热结、血瘀,分别治以祛寒(当归四逆汤、理中汤)、利水(真武汤、五苓散)、逐痰(小半夏汤、二陈汤)、化瘀(血府逐瘀汤、桂枝茯苓丸)等法。

不论虚证、实证或虚实夹杂,补虚泻实,终以阳气通达、血脉流通、升降相因为目标。

3.通阳与化瘀、扶阳相结合

疾病迁延日久,反复发作,致瘀血内阻,常与湿浊胶结阻络。

轻者脘胀泛酸,嗳气呕恶,重者胸骨后噎塞不利或疼痛,治宜活血化瘀、温通胃阳,常用桂枝茯苓丸、血府逐瘀汤加细辛、肉桂、吴萸等。

日久阳气渐伤,脾肾阳虚,用枳实薤白桂枝汤、黄芪建中汤加减,以扶阳化瘀。如寒瘀较重,则以良附丸加吴萸、细辛。

4.胃阳闭阻,胆逆犯胃,配以芳香

多因病久、受寒或劳累过度引发,宜通阳合芳香开窍,解郁降逆、调其升降。常用吴萸、桂枝、白芷、细辛等配用沉香、木香、白檀香、砂仁、白蔻仁等。此类药不可久服,以免泄人元气。

本病与肝肾关系密切

如情志不畅,肝失疏泄,横逆犯胃。

或饮食不节,伤及脾胃,胃气壅滞。

或劳累过度,脾胃虚弱,或胃病日久,气虚及阳,胃失和降。

或禀赋不足,病久及肾,火不生土,致胃排空延迟,和降失职。

腑阳不运,或阳郁不行,则湿浊内生,血行瘀滞。

或中焦阳微,化源不足。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若气血郁滞,经络闭阻,寒邪侵袭,情志郁结,所愿不遂等皆可使经气郁滞而阳气不能宣通,使脾胃升降失常,肝脾不调。脾升则肝肾亦升,胃降则胆、心、肺亦降,采用通阳法可以缓解和消除,通即能使闭阻之阳气宣通,以达祛邪扶正之目的。

反流性食管炎病因病机复杂,但主要基本病机在于胃阳困阻,和降失常文章中的方法只作为参考,不可照搬运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