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乌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附子,人活一口真阳,这一味本草,在关键时 [复制链接]

1#
看白癜风不请假 http://pf.39.net/bdfyy/zjdy/190911/7458236.html

宋代时,一位著名医家窦材,托名扁鹊再生写了一部《扁鹊心书》,重点倡导的就是扶阳。而扶阳大法,窦材首推灼艾,其下是丹药以及附子。

好与坏是相对而存在的,好与坏还会互相转化,有些是随着时代进步而逐渐认识到的。今天的这一味本草就是又好又坏的黑附子,好的是它能治疗很多疾病,坏的是却不能多吃,吃多了还会造成生命危险。其实这世上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只不过是让大家找到了一个标准,也就是这个用药的标准,这才是最关键的。

故事/p>

宋代蔡涤《铁围山丛谈》记载:皇宫中在宣和殿有一小库,为“天子私藏也”。乙已岁冬,鲁公得疾甚重,皇帝亲自问,医者回奏应用附子之药。帝命管库内侍送来附子,皇帝选四个,每个有拳头大小,赐给鲁公。一重有三两四钱,一重三两二钱,另两个为二两八钱。蔡叹日首次见到。从这一故事中可知附子确是一味要药,皇帝都要亲自过问。

明代张仲景称颂:“附子、大黄为药中之良将,人参、熟地为药中之良相。”虞搏在其《医学正传》中说:“附子,续命之要药。附子禀雄壮之质,有斩关夺门之气。”病在危急之际,非此不救。或曰附子乃阴证之要药,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用之得法可救命于顷刻。

有一人叫沈良臣,患痰嗽,昼夜不能寝,多医无效,众说纷纭,或火、或湿、或气、或风。汤药杂投,均无效果,几至送命。沈良臣的儿子求到张致和的门下,诊脉后,脉沉,而且濡湿痰生,寒也,宜用理中汤加附子。服后当夜嗽喘两平,调理后愈。

功效/p>

对于黑附子很多人不知道他,知道的就认为是一味毒药,其实他是一种在中医药学上比较常用甚至可以救命的药材,

辛甘,热,有毒。

《本经》:味辛,温。

《吴普本草》:岐伯、雷公:甘,有毒。李氏:苦,有毒,大温。

《别录》:甘,大热,有大毒。

《本草正》:腌者大咸,性大热,有毒。

入心、脾、肾经。

《汤液本草》:入三焦、命门。

《本草经疏》:入手厥阴、命门、手少阳,兼入足少阴、太阴经,亦可入足太阳。

《本草经解》:入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手太阴肺经。

《本草再新》:入心、肝、肾三经。

总结一下附子的功效

1、回阳救逆

用于亡阳证,症见冷汗自出,四肢逆冷,脉微欲绝。主要是肾和心的阳气绝。本品能上助心阳以通脉,下补肾阳以益火,挽救散失的元阳,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单用,力量不够,常与干姜、甘草同用,以加强回阳救逆之功效,即四逆汤(干草、生姜降毒,杀附子毒,又增强回阳救逆效果,附子回阳较干姜迟缓,所以有的书讲,干姜偏走,附子偏守)。临床往往兼阳气脱,若阳衰气脱,大汗淋漓、气促喘急者,这时仅回阳,对元气虚脱没有针对性,所以与大补元气的人参配伍,以回阳固脱,即参附汤。

2、补火助阳

补火,就是补命门之火,命门之火就是人体的元阳、肾阳。用于阳虚证。本品能温一身之阳,凡阳虚者如肾、脾、心诸脏及卫阳虚弱者均适用。若肾阳虚,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而见阳痿宫冷,畏寒身冷,腰膝冷痛,生长发育迟缓,早衰;肾不主水而水肿,小便清长,夜尿频多,遗尿者,每与肉桂、熟地、山茱萸等同用,如桂附八味丸。肾主生殖,生殖、性功能降低等;肾不纳气,呼吸急促,出多进少,虚喘;肾不温煦脾阳,脾肾阳虚,腹泻,久泻不止,脾肾阳虚,水气内停,见小便不利、肢体浮肿者,用之有助阳化气之功,常与健脾利水药白术、茯苓等同用,如真武汤。

心阳不足,而见心悸气短、胸痹心痛者,可与人参、桂枝等同用。卫阳虚自汗出者,可与黄芪、桂枝同用。但最有效有用的是改善不能温煦形体。还有脾阳虚,寒湿内盛的脘腹冷痛,大便溏泻,食欲不振,它脾肾双补,常与*参、白术、干姜同用,如附子理中汤。心阳虚,轻的自汗,心悸或胸痹疼痛,有寒象,也可用,和活血化瘀的或温心的肉桂、桂枝配伍,另外,卫阳不固,自汗不止,与黄芪一起用。

3、散寒止痛

即能温中,又能温经。广泛的温里散寒。温中,用于胃寒,脾胃虚寒,也用于实证的寒邪过重,脘腹冷痛;温经,经脉受寒,出现的冷痛、头痛可用,还有类似于乌头的祛风湿的作用,对于风湿寒痹,尤其是兼阳虚的它祛风湿,散寒止痛,但祛风湿不如乌头。只要有寒无论虚实均可用。实证就是温里散寒止痛,虚症就是温补阳气。

4、用于痹痛

本品辛散温通,有较强的散寒止痛作用。以寒湿偏盛、周身骨节疼痛较甚者为适宜,可与桂枝、白术等同用,如甘草附子汤。

种类

盐附子:

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过夜,再加食盐继续浸泡,每日取出晒晾,并渐加延长晒晾时间,直至附子表面出现大量结晶盐粒、本质变硬为止,习称“盐附子”。

黑顺片:

将泥附子按大小分别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4-7日,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水漂,纵切成薄片,再用水浸漂,用调色液使附片染成浓茶色,取出,蒸到出现油面、光泽后烘干,习称“黑顺片”

白附片:

将去皮、切片加工后的附片泡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再用水浸漂2-6日,取出,蒸透晒至半干,以硫磺熏后晒干。或将附片由胆缸取出后漂净胆汁,有甑蒸5-6个小时,晒干六七成,用硫黄熏,再晒干即为成片。习称“白附片”,又名:“天雄片”。

淡附片:

取加工后的附片,按白附片的处理方式甑蒸后,取出用清水浸漂,每日换水2-3次,漂至淡味,名为淡附片。四川中药饮片炮制规定取附片与甘草、黑豆加水共煮透心,至切开口尝无麻舌感时,取出,除去甘草,黑豆,切薄片,晒干,得淡附片。

黄附片:

将去皮的附片经常规浸泡后由胆缸取出,漂净胆汁,用红花、甘草或加姜黄染色后,用杠炭烘干,又晒一二日,即为黄附片。

食用药膳

附子泽泻狗肉汤

原料:狗肉克,制附子、桂枝、山萸肉各9克,泽泻、生姜各12克,盐适量。做法:先将狗肉洗净切成块。再将桂枝、制附子、山萸肉、泽泻、生姜洗净,备用。接着,将桂枝、制附子、山萸肉、泽泻、生姜和狗肉放入锅中,先大火煮沸,然后转小火继续熬煮3小时。待肉熟后去药渣,加入适量盐调味即可。食疗功效:本汤具有强肾固精、涩精利水之功效,尤其适用于腰酸肢冷、肾阳不足者服用。

附子炖羊肉

鲜羊肉g,炮附子10g。先将羊肉洗净,切块,同放砂锅内,加入清水,大火烧开,再改为小火炖煮l.5~2个小时。去其药渣,分数次喝汤吃肉。本品有温经散寒,祛风胜湿,补养气血的作用。适用于风湿性关节冷痛。

附子酒:

附子30g,白酒g。先将附子捣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一周后,即可饮用。本品有温经散寒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四肢不温,冷汗淋漓,面色苍白,呕吐冷泻,畏寒怕冷,腹中冷痛等。

麻黄附子甘草汤:

治少阴伤寒(初得二、三日,脉微细,但昏昏欲睡,小便白色)。

处方:麻黄(去节)二两、甘草(炙)二两、附子(炮,去皮)一枚,水七升。作法:先煮麻黄去沫,再加入其余二药,煮汁成三升,分作三次服下。令病人发微汗。

麻黄附子细辛汤:

治罪少阴发热(少阴病初得,反发热而脉沉)。

处方:麻黄(去节)二两、附子(炮)去皮一枚、细辛二两,水一斗。

作法:先煮麻黄去沫,再加入其余二药,煮汁成三长,分作三次服下。令病人发微汗。

验方仅供参考医治疾病须遵医嘱

治白浊:熟附子不拘多少,研为细末,每服6克,加入三片姜、一碗水煮至六成,趁温服下。

治月经不调:熟附子(去皮)、当归等份,每次以水煎服9克。

治气虚头痛:大附子一枚,去掉皮和脐研为细末,用葱汁加面糊做成梧子大小的丸。每服10丸,清茶送下。

治久患口疮:生附子适量,研为细末,用醋、面调好贴在脚心上,男贴左脚,女贴右脚。第二天换下。

治牙痛:附子31克(烧灰)、枯矾0.3克,共研为末,擦牙。

治脚气肿痛:黑附子一个(生,去皮脐),研为末,加生姜汁调成膏涂肿痛处。药干再涂,到肿消为止。

治月经不调:当归、附子(炮)各等份,研为粗末,每服9克,水一盏,煎至八分,空腹温服。

禁忌:

孕妇禁用。不宜与半夏、瓜蒌、天花粉、贝母、白蔹、白及同用。

避免附子中毒

必须用炮制过的附子,禁用生品;

不可随意使用含有附子的单验方;

严防超量用药;

大剂量用附子,必须用水先煎1~3小时以上;

附子与干姜、甘草同煎,毒性大大减低,此三味配伍,恰为《伤寒论》中的四逆汤,故又称“张仲景附子配伍法”。

END

验方功效故事出处为中医书籍,验方仅供参考,看病需遵医嘱。本视频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觉得不错

底部点赞支持小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