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附子(片)有兩種:第一種叫附子,屬於毛良科植物,跟烏頭同一科,都是有溫陽祛寒作用,通過不同的炮製手段名字不一樣,同一個東西,名字很多,比如有制附片(子),黑附片(子),黑順片(子),白附片(子),黃附片(子),姜附片(子),鹽附子,生附片(子)……如果是這類附子,一般用法就需要煮一個半小時以上才相對安全,如果是生附子要煎煮三四個小時才行。當然也有特殊用法,比如李可先生,對危急重症病人,煮上十几分鐘就喝上,常常隨煎隨服,具體看經驗和病情……第二種叫白附子,經過制過的叫制白附子,別名獨角蓮,屬天南星科的,跟半夏天南星同一類,是化痰祛痰藥,這個附子比較長,隋圓形的,跟上面的說的白附片是兩碼事,這類藥物只要經過合理的炮製,幾乎就沒什麼毒性了,常規煮上30分鐘就可以,不需要久煎,臨床外用,對各種膿腫瘡瘍有特效。兩者附子作用完全不一樣,市面上很多人容易混用亂用,特別是藥店的銷售員和中醫愛好者,煎煮時間是次要的,療效才要命,如果是需要用到毛良科的附子回陽救逆而用了天南星科的附子,那病人可就很慘了,這點大神們務必要曉得。煎煮時間是一個問題,還有一個更嚴重的問題,就是現在的制附片,出廠時就已經炮製太過,裏面的鹽份太多,旦巴成分太高,很多人吃了容易噁心嘔吐頭暈,跟附子中毒或吃附子后的玄冥反應很像,如何區別附子中毒、旦巴中毒、陽藥的玄冥反應?如何去掉過多的旦巴?如何選比較好的附子?旦巴中毒怎麼解?附子中毒又該怎麼解?這才是用附子的大問題,只有把這些問題處理清楚了用附子才不容易出事……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現在市場上,很多藥商不從事臨床和藥學工作,你說你要生附子他們往往給你的是白附子,你說你要生川烏他們往往會給你生附子,你說你要生草烏他們會給你生川烏,那麽我們想要真正的草烏怎麼辦呢?川烏和草烏又該怎麼區別呢?就留給老闆們慢慢去討論吧……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