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的栽培历史
附子的栽培有文字记载的始于宋代,《大观本草》曰:"附子、乌头、天雄、乌喙、侧子五物者今并出蜀土。都是一种所产,其种出于龙州(四川平武县)。冬至前,先将陆田耕五七遍,以猪粪粪之,然后布种,追八月耕籽,至次年八月后方成。其苗高三四尺,茎作四棱,叶如艾,其华紫碧色作花穗,其实细小如桑葚状,黑色。本只种附子一物,至成熟后乃有四物。以长二三寸者为天雄,割削附子旁尖角为侧子,附子之绝小者亦名为侧子,元种者为乌头。其余大小者皆为附子。以八角者为上。
根据宋代元丰年间杨天慧在《附子记》的记载,四川江油栽培历史最悠久,生产种精、用工技术精湛。其独特修根、摘尖、掰胶芽的装培管理技术,为保持江油附子个头大、品质优等特点奠定了技术基础,江油成为公认的附子道地主产区。
《本草逢原·卷二·毒草部·附子》中提及陕西所产附子与四川附子的比较:“近时乌附多产陕西,其质粗、其皮厚、其色白、其肉松、其味易行易过,非若川附之色黑、皮薄、肉里紧细。性味之辛而不烈,久而愈辣,峻补命门真火也。”从古代本草文献记载种不难看出,附子主产我国南方的四川、陕西等地。尤以四川的江油所产最佳,誉为附子道地产区。
附子主要分布于四川和陕西,其外,河北、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湖北、湖南、云南、甘肃等亦有分布及种植。以四川江油种植历史悠久,产量大,质量好。销全国并出口。
四川省以江油、安县、布拖三地为附子主产地。尤以江油出产附子最为著名,以个头大、品质优享誉国内外,民间有“世界附子在中国,中国附子在四川,四川附子在江油”之说,其境内以太平、青莲、九岭、三合、彰明、洗屛等乡镇为主。安县、布拖为新中国成立后发展附子新产区,安县境内分布于沸水、桑枣、秀水等乡镇,布拖境内分布于补洛、火烈等乡镇。
经“土壤肥力因子分析表明,附子商品生产适于肥沃的土壤。道地产区江油土壤肥力较高,加之成熟和独特的栽培加工技术,所产附子个大质优”。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本文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删除。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
欢迎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