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乌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扶助阳气的神兵利器,回阳救逆的第一要药附 [复制链接]

1#
什么原因会产生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941974.html

淳于衍,是汉宣帝时期的宫廷女医,是我国最早的专职妇产科医生。

据《汉书》记载,汉宣帝时期,大将军霍光的妻子想让自己的女儿做皇后,想法谋害当时的皇后许氏。

许氏分娩之后,霍光的妻子就胁迫御医淳于衍利用服药的机会进行谋害。

淳于衍暗中将捣好的中药附子带进宫中,偷偷掺合在许皇后要吃的药丸内。许皇后服药后不久,即感到全身不适,很快昏迷死亡。

附子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因它附于乌头(母根)而生长,故名附子。

中医认为,附子性味辛、甘、大热,有毒,入心、肾、脾经,有回阳救逆,温肾助阳,祛寒止痛之功。本品味甘大热,能上助心阳以通脉,下补肾阳以益火,是一味温里回阳,散寒止痛要药。

《本草纲目》言其“治三阴伤寒,阴毒寒疝,中寒中风,痰厥气厥”。《珍珠囊》言其“温暖脾胃,除脾湿肾寒,补下焦之阳虚”。

临床观察发现,附子上通心阳以通脉,中温脾阳以健运,下补肾阳以益火,一般认为,煮粥服食,以脉微细无力或沉迟,舌苔薄白而舌质淡胖,口不渴,肢冷畏寒,大便稀溏者最为适宜。

《本经》载附子主“寒湿踐蹵,拘挛膝痛,不能行步”,《名医别录》曰主“脚疼冷弱,腰脊风寒”。

中医认为,不通则痛。疼痛性疾病,以寒凝者多见,附子辛温通络,散寒止痛作用较强,善逐经络中风寒湿邪,凡风寒湿痹之周身骨节疼痛者均可用之。

药理研究发现,附子所含的中乌头碱、乌头碱及次乌头碱均有镇痛作用。可治寒痹之疼痛剧烈、怕冷或遇冷加剧等。

附子可与桂枝、白术、甘草同用,即甘草附子汤。

用于治疗阳虚兼外感风寒者,与麻黄、细辛同用,即麻黄附子细辛汤,本方不仅能够温阳散寒,其止痛之功也比较显著。

《本经》载附子“温中”,《名医别录:》曰主“心腹冷痛”,治疗脾胃虚寒之脘腹冷痛、大便溏泄等,可与人参、白术、干姜等同用。

一些重大的脏器衰竭症,多可使用附子制剂,比如用于心力衰竭较多的真武汤(附子、白芍、茯苓、白术、生姜)。

对于西药洋地黄类药物效果不明显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用该方以后能缓解心悸、气短、胸闷等症状。

中医的经验,宜在真武汤的基础上加上肉桂、甘草更好。如当代一位名医治疗1例再障、心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经常因气促、浮肿而急救住院,后坚持服用中药,用真武汤加黄芪、肉桂等,附子用量在30-40克之间,嘱每剂药浓煎后服用3天。服药以后,症状明显改善,已经服用附子4年余,住院次数明显减少。

国学大师、鲁迅的老师、民主革命家章太炎先生也研习国医,尤精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曾撰《论肺炎病治法》一文,寥寥千余言,不承旧说,见识精微。

他指出,肺炎见脉浮大有力者或浮紧有力者,非难疗之候也;盖咳嗽、发热,未见危候,数日身忽壮热,加以喘息,反微弱,直视撮空,丧其神守者,此心脏将绝,此证在《伤寒论》当以真武汤加干姜、五味、细辛为主。

其弟子章次公先生曾指出,张仲景是发现热病心力衰竭第一人,而抢救热病心衰首选药物便是附子。

章次公也是善用附子者,对热病中、后期,邪势方衰而体力不支,有厥脱之危者,推崇使用《冯氏锦囊》之全真一气汤,此方人参、附子与地黄、麦冬同用,强心救逆,养阴益气,治疗热病别开生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