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乌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别说你不会煎中药 [复制链接]

1#

最近发现门诊选择吃中药的人渐多,中医药治疗皮肤病和美容驻颜的确有不可比拟优势,但很多人为了图省事方便,医院或药店代煎中药。这样除了要多花些银子付代煎费不说,关键是代煎中药的疗效嘛。。。呵呵,你懂的。只引用一位患者的话说,喝过自己煎的药再喝代煎的,简直就是刷锅水!至于原因嘛,不解释。这里为了让大家明明白白,轻轻松松的煎药DIY,特别提供多个版本,总有一款适合您。下次别再卖萌的和医生说,银家不会啊!

简约版:

提醒:如果煎得的药液比较多喝起来吃力,可以把药液倒进锅里重新烧开浓缩一下。

专业版:

一、煎药用水


  应当使用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煎药用水必须无异味、洁净澄清,含矿物质及杂质少,一般可用清澈的泉水、河水及自来水。

二、加水量


  根据饮片质地、吸水性能、煎煮时间长短、煎煮过程中蒸发量及煎煮后所需药液量计算加水量。

三、煎前浸泡


  煎前浸泡有利于有效成分充分溶出,也可缩短煎煮时间,避免因煎煮时间过长导致药物部分有效成分耗损、破坏过多。多数药物宜用冷水漫泡,一般药物可浸泡20-30分钟,以种子、果实为主的药可浸泡1小时。夏天气温高,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腐败变质。

四、入药方法

(1)先煎:贝壳、甲壳、化石以及多数矿物药,如牡蛎、磁石等,因其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应先煎30分钟左右再纳入其他药同煎。另有一些中药毒性较大,如附子、生半夏等,为减少其毒性,保证用药安全。

(2)后下:花、叶类以及部分根茎类等药,因其有效成分煎煮时容易挥发或破坏二不耐煎煮者,如薄荷、大黄、番泻叶等,入药宜后下,待他药煎煮完毕再将其纳入,煎煮5-10分钟即可。

(3)烊化:胶质药物如鹿角胶、阿胶等,不宜与其他药共煎,需要另外炖化,再兑入其他药同服。

(4)冲服:不宜煎煮的药物(如芒硝),液态药物(如竹沥、姜汁等),宜用开水冲服或与其他药液混合即可。

五、煎煮次数


  在煎煮药物时,其有效成分首先会溶解在进入药材组织的水液中,然后再扩散到药材外部的水液中,到药材内外溶液的浓度达到平衡时,因渗透压平衡,有效成分就不再溶出了。这时需要将药液滤出,再重新加水煎煮,有效成分才能继续溶出。为充分利用药材,避免浪费,保证疗效,一剂药最好煎煮两次,将两煎药汁混合后再分装。

六、煎取药量


  应当根据儿童和成人分别确定。儿童每剂一般煎至-毫升,成人每剂一般煎至-毫升,一般每剂按两份等量分装,或遵医嘱。

七、煎煮操作

1、按照中药付数、所煎药物重量、药物质地、煎煮时间及煎药量计算加水量,用自动加水机进行计算并加水,浸泡药物30分钟。

2、一般宜先武火(大火)后文火(小火),沸前用大火,沸后用小火保持微沸状态。煎药时间取决于不同药物的性质和质地,通常解表药及其它芳香性药物,一般用武火迅速煮沸,改用文火维持10-15分钟左右,避免久煮而致香气挥散,药性损失;滋补药则在煮沸之后,用文火维持30-40分钟,使有效成分充分溶出。

3、注意需要先煎、后下等特殊操作的药种,保留传统煎药特点,足不同处方需求。

4、每剂中药宜煎煮两次或三次,充分煎出药物的有效成分,提高疗效;药料应当充分煎透,做到无糊状块、无白心、无硬心。

5、煎药时防止药液溢出、煎干或煮焦。煎干或煮焦者禁止药用。

6、内服药与外用药应当使用不同的标识区分。

7、煎煮好的药液应当装入经过清洗和消毒并符合盛放食品要求的容器内,严防污染。

8、使用煎药机煎煮中药,煎药机的煎药功能应当符合本规范的相关要求。应当在常压状态煎煮药物,煎药温度一般不超过℃。煎出的药液量应当与方剂的剂量相符,分装剂量应当均匀

八、七种特殊煎服方法

1.先煎:即延长煎煮时间10-15分钟。包括有效成分不容易煎出的矿物、贝壳药类,如磁石、特蛎等;须久煎去毒的药物,如附子、川乌有毒,均应先煎;治疗特殊需要,如大黄久煎泻下力缓,欲减其泻下力则应先煎。

2.后下:即缩短煎煮时间。

3.包煎:花粉、细小种子及细粉类药物应包煎,因其易漂浮在水面,不利煎煮。

4.另煎:少数价格昂贵的药物须另煎,以免煎出有效成分被其它药物的饮片吸附,如人参、西洋参等。此外,据临床治疗需要也可另煎。

5.烊化:即溶化或熔化。

6.冲服:有些入水即化的药或原为汁液性的药,宜用煎好的其它药液或开水冲服。

7.煎汤代水:如灶心土。

文艺版:

煎药的方法很重要。只有掌握正确的煎药方法,才能让药效真正地发挥出来。明代李时珍说:“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这句话的意思是,服用汤药的时候,药材好是一个方面,但是如果不注意水量、火候等,药材也发挥不出最好的功效来,那么如何煎药呢?下面介绍一下煎药时的注意事项。

第一,煎前的浸泡不能少。当你把中草药买回来后,先要用干净的冷水浸泡20~30分钟。如果全是花、叶等质地比较疏松的药物,那泡20分钟就可以了。如果是根、茎、种子等质地比较坚硬的药材,那就得泡30分钟左右了。煎药前的充分浸泡,可以使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快速溶出。

第二,煎药的工具最好用沙锅。因为沙锅受热相对均匀,导热较慢,保温效果好。很多不懂得煎中药的人用金属器具煎药,但是往往一不小心就把水熬干了,这主要是因为金属器具导热性较快。不用金属器具熬药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用金属器具熬药可能会导致金属与药材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产生有毒物质,吃金属器具熬出来的药物可能还会对我们的肝、肾造成损害。

第三,加水要有度。我见过很多人熬药,熬好后汤药特别多,能盛满满一大碗。中药本来就苦,喝药的人更是痛苦无比。所以煎药的时候加水太多,反而会使汤药的浓度变低,反而降低药力。一般情况下,草药重量低于90克,加毫升水就足够了。如果草药的重量超过90克,甚至更多,只要加水超过草药表面3~5厘米即可。不管加多少水,只要熬出来的汤药在毫升左右即可。

第四,控制火候很重要。在汤药沸腾以前,要用“武火”,也就是大火,这时候用大火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让水快速沸腾。等汤药沸腾后,就要换成“文火”,也就是小火了。文火的火候很重要,它的作用是使水分缓缓地蒸发,药物中的有效成分也可以最大限度地溶出。文火的度也很好把握,煎的时候只要使药物处于微微沸腾的状态就可以了。

第五,注意煎药的次数和时间。煎药的时候,一定要煎够两次,这是不能偷懒的。因为有研究表明,第一次煎药,俗称“头煎”,药效大约可以溶出40%25左右,第二次煎药,俗称“二煎”,可以溶出30%25左右。然后把两次熬好的药汁混在一起,早晚各服一半,这样才能发挥出最好的效果。

第六,在煎药的时间上也是有窍门的。如果是滋补药,这类药多是植物的根茎、果实,动物的壳、角等,像常见的*参、白术、龟板、鹿角等,由于里面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所以煎的时候时间要长一些,头煎45分钟左右,二煎30分钟左右即可。如果是一般药材,头煎30分钟、二煎20分钟左右即可。还有一些发汗解表的药,这类药多是叶、花、草等,像桑叶、菊花等,这种类型的药头煎20分钟、二煎15分钟左右就可以了。

懒人版:

登录你的淘宝,买个自动煎药锅,按说明放药、加水、按钮,坐等,成了!

狂想版:

如果以上版本都学不会,那你干脆把中药想象成一堆猪脚,就当给自己熬了一锅猪脚黄豆汤那样,直接把中药给炖了吧!

我们的平台的目标是为了满足大众皮肤健康需要,如您有最心的话题,困惑的问题,欢迎点击页面上方“上海皮肤健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