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乌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dquo恒心rdquo系列追 [复制链接]

1#

“恒心”系列∣追求卓越,不负韶华(III)

青年如春

如朝日

如百卉之萌动

如利刃之新发于硎

成中医有这样一群优秀青年教师

他们怀揣教书育人的情怀

扎根于三尺讲台

以澎湃的执着

写意精彩未来

临床医学院向红

优秀事迹

教书育人,求变创新。年向红老师承担了《中医儿科学》、《中西医临床儿科学》两门本科生课程及《西医儿科学专论》研究生课程。作为专业课程教师,她始终秉承“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理念,善于从临床入手,理论紧扣实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主观的能动性,教学效果良好,学生评教优秀。除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培训交流活动外,还参加了成都中医药大学青年骨干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华中师范大学班)。在教学中从点滴做起,在“西医儿科学专论”的研究生课堂上实施了对分课堂、临床模拟教学、学生研讨等多种形式的探索,课堂活跃,学生参与度高。获“第五届全国中医药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中医高级组二等奖及优秀教学论文奖”、“第四届四川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中获工科组三等奖”等奖项,并作为指导教师之一,参与了第七届全国中医药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选手的选拔与指导。

专业建设,肩负重任。年,中医儿科学本科专业申报成功,并在新学期顺利招生。作为骨干教师,在本科专业的筹建及建设中,尽心尽力鞠躬尽瘁。年,重点梳理了新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计划。作为教研室秘书,积极联络其他开设本专业的兄弟院校,不断交流学习。年,圆满完成了本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并多部门多学院协调商定了课程计划上报教务处。同时,协助落实儿科各门专业课程的负责人,并拟定了课程建设的工作进程。作为西医儿科学的课程负责人,参与了全国本专业的规划教材《西医儿科学》的编写工作,筹建西医儿科学信息化课程资源及实践技能虚拟仿真课程。年度被评为临床医学院优秀教研室、优秀教学秘书。

专科发展,砥砺前行。年,继续师承蜀中名医常克教授,跟门诊悟临床,学经典思经方,探究中医的魅力;并通过全国的选拔考试,获得第四批全国中医(西学中)优秀人才研修资格。此外,承担了儿科临床一线病房、门诊工作,全年累计管床余人,门诊逾1万人次。作为科室矮身材/性早熟/生长发育专科的负责人,年带领专科快速发展。全年接诊生长发育监测、性早熟、身材矮小儿童4千余人,建档长期管理专科病人余人。利用休息时间,定期梳理每一份专科病例,每月开展义诊活动,进行线上线下的患教活动,定期发布专科科普。作为省儿泌学组的委员,注重专科业务能力的提升,秉持“用心”、“细心”、“耐心”、“爱心”、“真心”的“五心”原则对待患儿和家长,深受病友们的认可和喜爱。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走出了专科的中医特色,打造了四川中西医结合进行儿童生长发育监测与干预领域的金字招牌。

药学院张定堃

优秀事迹

文章写在脱贫攻坚大地上。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是我国深度贫困县,社会经济发展滞后,脱贫攻坚任务繁重。在四川好医生攀西药业有限公司的帮扶支持下,布拖县建成了我国当前最大的附子产区,每年附子产量在吨左右,占全国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川乌茎叶是附子加工生产过程的副产物,占全植株干重的40%以上,通常废弃不用,造成资源物质的巨大浪费与环境污染。

为有效地综合开发附子资源,提高附农收入,年-年张定堃进入四川好医生攀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博士后流动站、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学博士后工作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研究川乌茎叶的综合开发利用模式与途径。在裴瑾教授和耿福能董事长的指导下,围绕川乌茎叶的成药性开发,6次前往布拖基地采样研究,证实布拖川乌茎叶具有明确的镇痛抗炎活性、且外用安全性好,具有成药开发的潜力与价值;追踪14种生物碱在生长时限全过程的累积规律,揭示了综合利用的最佳时间窗;研究不同产地、叶型等因素对川乌茎叶生物碱含量与转录组的影响,阐明淀粉与生物碱的累积规律;开发中药精油与川乌总生物碱“药辅合一”的新型凝胶贴膏剂,为后端产品开发提供了载体。该研究为布拖川乌茎叶资源的变废为宝与综合利用提供了理论、技术与产品支撑,对于促进附农增产增收、助力精准扶贫具有积极意义。该项目申请发明专利1项,发表SCI论文2篇,核心期刊论文8篇,达到预期研究目标,博士后期间相关工作获评“优秀”。整合6年来对附子炮制新技术、新饮片与生物评价新方法的研究成果,《附子炮制技术链的传承创新研究》入选中华中医药学会《年中医药优秀青年学者科技成果汇编》。

攻克重要难题,服务地方经济。三勒浆抗疲劳口服液源于唐代宫廷御用饮品,上世纪90年代初,我校药学院与三勒浆药业合作,将其开发成保健食品,成为企业拳头产品,20多年来蜚声全国,成为广大学子应试备考的保健佳品。由于口服液中富含多酚类成分,贮存一段时间后始终会产生少量沉淀,影响消费心理,这也是中药口服液普遍存在的共性难题。企业20多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究该问题,却始终未能取得突破。

近三年,课题组与企业密切合作,在韩丽教授的指导下,围绕沉淀是什么、沉淀如何形成、沉淀能否抑制三个科学问题开展系统研究。课题组首次发现了三勒浆沉淀是鞣花酸与鞣红组成的二元沉淀,揭示了沉淀形成的三条路径与时间规律,掌握了控制沉淀形成的主要关键工艺因素,实现了三个月稳定贮存的预期目标。相关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四川省中医药标准化委员会项目的资助,在《药学学报》、JPBA、FrontinPharmacol等国内外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3篇,申请发明专利2项,企业领导高度赞誉为三勒浆现代研究的重要进展,为三勒浆的精细制造与二次开发提供了科技支撑。目前,课题组与企业组成研究团队,发掘余甘子与诃子抗疲劳的物质基础与功能定位,并按照系统中药学的学术思想对其全产业链进行系统研究开发,助力企业做大做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公共卫生学院刘旖

优秀事迹

精思笃行,虚心以教。刘旖老师虽然执教经历不长,但从未忘记刚入职时对教师职业的理解,刘旖老师所在教研室承担了全校的医学统计学本科教学和部分流行病学课程,面对繁重的教学量,工作依然热情饱满,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获得督导专家鼓励。工作中积极思考教学互动,精心挑选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深入浅出,总结出以“代入感”和“好奇心”为点吸引同学注意力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反馈评价,课下和蔼但课上严肃,对学生责任心强,不“放任”任何同学掉队,课堂常互动,抽问广,提炼出“常识谬误和专业理论”的系列案例,促进学生的自思自律。同时担任教研室秘书,积极配合完成相关工作,表现出较强的组织观念,担任本院两个年级的班导师,对学生的困难,她耐心解答、正确引导。

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效果,她坚持在学校教师在线学习中心培训,累积完成8门教师技能提高课程;同时积极参加慕课比赛、教学交流、金课培训班等提高教学视野。荣获校级本科教学质量二等奖,学院金课比赛二等奖,主持校教改一项。刘旖老师特别注重与学生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同学学习难处,根据学生反馈,以提高学生“理论实践转化率”为目的的统计软件视频在线平台正紧锣密鼓筹备中。

勤于科研,反哺教学。一年来以身作则,带队现场调查,和学生同吃同住,坚持把研究工作的问题解决在一线;同时不忘加强自身专业修养,积极参加学术交流,进修科研技能。年主持杏林学者青年项目一项,干预课题一项;参与部省级项目两项,厅局级项目两项;参编专著一部。同时积极参与学院队列研究建设,担任“健康杯”大赛出题工作,横向合作事务多项,悉心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和论文写作。正是因为时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