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乌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给棚田植物治病时,如何掌握药物的四性 [复制链接]

1#

给棚田植物治病时,如何掌握药物的四性?

药物四气又称四性,即热、温、凉、寒四种不同的药性。四性是从药物对植物机体作用所发生的反映概括;四性指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另有一类药物,药性为平,指不偏于寒凉,也不偏于温热。但绝对的"平″并不存在,仍归四气范围内。

四性是根据药物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反应得出的,与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反。以阴阳分,寒凉属阴,温热属阳。一般而言,能减轻或消除植物机体由热引起的热证的药物多属寒凉性质。虽寒凉其性相同,但其程度不等,凉者甚之为寒,寒者渐之为凉。

同理,能够减轻或治疗植物机体由寒引起的寒证的药物多属温热性质,温者渐之,热者甚之。

治植物热症的药物属寒凉之性,治植物寒症机体的药物属温热之性;温热性的药物能促植物阳气而生长活动,寒凉性的药物可控制植物机体的生长活动,重则起抑制,破坏植物机体的元素合成作用,并降低植物机体病理性亢进。

药物有温里散寒,助阳益火,扶弱生根,活维通束,去病熄邪,光亮正常的作用,种类繁多。尚有药物四性不明显,为平和药性,对植物寒热性病害都可应用。

1、温性药物:如当归、陈皮、川乌、草乌、菖蒲等。

2、热性药物:如人参、鹿茸、附子、桂枝、干姜等

3、凉性药物:如桅子、芦根、天花粉、紫花地丁、龙胆草、银柴胡、白薇、莲翘等。

4、寒性药物:有石膏、知母、黄连、黄芩、玄参、苦参、丹皮、钩藤等。

温热性中药特性是温里散寒作用,用于植物寒性病证。凉寒性中药特性是清热、泻火、解毒作用,多用于植物热性病证。平和性的中药,寒热病证都可用的附助药。

寒性的药物大多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凉汁液养阴等作用;而凉性的药物以疏表邪,平茎杆之邪风,凉茎杆之邪热,具有促进植物机体表面腊质的合成作用,以油亮光泽为主。

温热的药物大多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叶脉通管束,回阳救逆,补气、行气活汁液流通,祛风解表、化湿、开窍生机等作用。

药物与植物病理的关系是"寒因疾病热之,热因疾病寒之;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一般情况下植物阳热证病害,用寒凉药物治疗,植物阴寒病害,用温热药物治疗。因此,在棚田治疗植物病害时,首先根据寒热的程度选择不同药性的组合来治疗;若寒热错杂,则当寒热并用;若真寒假热或真热假寒,要辨别清楚,仍依"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理论用药,必要时加药性相反向药物反佐或兼以治标,达到标本同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