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乌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每日认识一味中药白芨 [复制链接]

1#
泉州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8708944.html

第四节 温化寒痰剂

苓甘五味姜辛汤《金匮要略》

苓甘五味姜辛汤,温肺化饮常用方,

半夏杏仁均可加,寒痰水饮咳嗽康。

又:

苓甘五味姜辛汤,痰饮咳嗽常用方;

气降仍咳胸犹满,速化寒饮保安康。

茯苓四两(12g) 甘草三两(9g) 干姜三两(9g) 细辛三两(3g) 五味子半升(5g)

温肺化饮。

寒饮咳嗽。咳嗽痰多,清稀色白,胸膈痞满,舌苔白滑,脉弦滑。

冷哮丸(《张氏医通》)

冷哮冬花麻草辛,川乌牙皂胆南星;

椒矾夏曲紫菀杏,温化寒痰效特灵。

组成:麻黄泡 川乌生 细辛 蜀椒 白矾生 牙皂去皮弦子,酢炙 半夏曲 陈胆星 杏仁去双仁者,连皮共用 甘草生,各一两(各3g) 紫菀茸 款冬花各二两(各6g) 共为细末,姜汁调神曲末打糊为丸,每遇发时,临卧生姜汤服二钱(6g),羸者一钱(3g),更以三建膏贴肺俞穴中,服后时吐顽痰,胸膈自宽。服此数日后,以补脾肺药调之,候发如前,再服。

功用:散寒涤痰。

主治:寒痰哮喘。背受寒邪,遇冷即发,咳嗽痰多,胸膈痞满,倚息不得卧。

三建膏方

组成:天雄 附子 川乌各一枚 桂心 官桂 桂枝 细辛 干姜 蜀椒各二两上切为片,麻油二斤,煎熬去滓,黄丹收膏,摊成,加麝少许,贴肺俞及华盖、膻中穴。

苓甘五味姜辛汤与小青龙汤均用干姜、细辛、五味子,皆有温肺化饮之功,可治疗寒饮内停所致的咳嗽痰稀色白。但苓甘五味姜辛汤功专温肺化饮,而无解表之功;而小青龙汤除温肺化饮外,尚可发散风寒,适用于外感风寒、内有水饮者。

冷哮丸与苓甘五味姜辛汤均有温化祛痰之功。但冷哮丸所治寒痰哮喘为内外俱寒之实证,方中以麻黄、细辛散外寒,蜀椒、川乌温里寒,皂荚、胆南星化顽痰,白矾、半夏燥湿化痰,紫菀、款冬花、杏仁降利肺气,止咳化痰,且用药较燥烈,虚人慎用;而苓甘五味姜辛汤长于温肺散寒化饮,故多用于寒饮内停所致之咳喘痰多、清稀色白者。

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

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苏莱菔共煎汤,

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姜。

白芥子(9g) 紫苏子(9g) 莱菔子(9g)(原著本方无用量)

温肺化痰,降气消食。

痰壅气逆食滞证。咳嗽喘逆,痰多胸痞,食少难消,舌苔白腻,脉滑。

木丹园

感谢您的支持!

分享 转发
TOP
2#

中文名?白及

界?亚界

绿色植物亚界

总门?轮藻总门

门???木贼门(有胚植物门)

亚门?木贼亚门(维管植物亚门)

纲?木兰纲(被子植物纲)

亚纲?百合亚纲

超目?天门冬超目

目?天门冬目

科?兰科

属?白及属

种?白及

入药部位;植物的干燥块茎。

性味:苦、甘、涩,微寒。

归经:归肺、肝、胃经。

功效: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主治:用于咯血,吐血,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

禁忌: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炮制方法: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晒干。成品为不规则的类白色薄片。

产地:分布华东、中南、西南及甘肃、陕西等地。以贵州产量最大,质量最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