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乌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此草可ldquo扶肾气,固精气,暖丹 [复制链接]

1#

四逆汤合方辨治诸疼痛

王付

河南中医学院经方研究所

张仲景设四逆汤是主治少阴阳虚阴寒证的重要基础方,根据四逆汤(若药房无生附子,可用生川乌、生草乌代替)方药组成特点,不仅能主治少阴阳虚阴寒证,更能治疗诸多疼痛病证,于此试将临床诊治应用略述于此,以抛砖引玉。1四逆汤与麻黄汤合方辨治头痛案1李某,女,38岁,新乡人,年7月21日初诊。主诉有15年血管神经性头痛病史,每天必须服用止痛类西药才能缓解疼痛,也多次服用温阳散寒类中药,可治疗效果不明显,近因朋友介绍而前来诊治。刻诊:头痛如刺,遇寒加重,夏天必裹头巾,口干不欲饮水,倦怠乏力,舌淡红,苔薄白,脉沉。中医诊断为头痛,病变证型属于阳虚寒凝头痛证,其治当温阳散寒,通络止痛,给予四逆汤与麻黄汤合方加味,药用:生川乌6g,生草乌6g,干姜5g,麻黄lOg,桂枝6g,白芍12g,杏仁15g,人参lOg,炙甘草6g。6剂,每日1剂,第1次煎50min,第2次煎20min,合并药液,每天分3服。二诊:头痛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头部怕冷好转,以前方6剂。之后,复以前方治疗20余剂,诸症悉除。随访半年,头痛未复发。按根据头痛如刺、遇寒加重辨为寒凝,再根据口干不欲饮水辨为阳虚不能蒸腾,以此辨为阳虚寒凝头痛证,因倦怠乏力辨为夹有气虚,选用四逆汤与麻黄汤合方加味。方中生川乌、生草乌,攻逐阴寒,通络止痛;干姜温暖脾胃,生化气血,助生川乌、生草乌散寒止痛;麻黄、桂枝,通经散寒,透寒外达;杏仁降泄浊逆,兼防温散太过;白芍缓急止痛;人参益气补虚助阳;炙甘草益气和中,缓解生川乌、生草乌峻猛及毒性。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得治疗效果。2四逆汤与苓桂术甘草汤合方辨治心痛案2姬某,男,54岁,郑州人,年4月14日初诊。主诉有多年心痛病史,曾多次检查,提示冠心病、心肌缺血,可心痛症状没有达到有效控制,近因心痛加重而前来诊治。刻诊:心前区剧烈疼痛,自觉寒气直人心中,即使在夏天也是如此,夜间加重,胸背沉闷,舌淡,苔白厚腻,脉沉弱。中医诊断为胸痹,病变证型属于阳虚寒凝痰湿心痛证,其治当温补阳气,散寒除湿,给予四逆汤与苓桂术甘汤合方加味,药用:生川乌6g,生草乌6g,干姜5g,茯苓12g,桂枝lOg,白术6g,花椒6g,薤白24g,炙甘草6g。6剂,每日1剂,第1次煎50min,第2次煎20min,合并药液,每天分3服。二诊:心痛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胸背沉闷好转,以前方6剂。四诊:心痛次数减少、程度减轻,胸背沉闷消除,以前方6剂。之后,以前方治疗12剂,诸症悉除。随访1年,心痛未发作。按根据心痛、自觉寒气直入心中辨为寒凝,再根据胸背沉闷、苔白厚腻辨为痰湿,以此辨为阳虚寒凝痰湿证,选用四逆汤与苓桂术甘汤合方加味。方中生川乌、生草鸟,攻逐阴寒,通络止痛;干姜温暖脾胃,生化气血,助生川乌、生草乌散寒止痛;茯苓健脾益气,渗湿祛痰。桂枝温阳化气,散寒通经;白术健脾燥湿;花椒温阳散寒止痛;薤白通阳开胸止痛;炙甘草益气和中,缓解生川乌、生草鸟峻猛及毒性。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得治疗效果。3四逆汤与桂枝人参汤合方辨治胃痛案3郑某,男,62岁,郑州人,年5月10日初诊。主诉在3年前出现痉挛性胃痛,只有服用止痛类西药才能缓解,曾服用中药也未能取得预期治疗效果,近因胃痛发作次数增多而前来诊治。刻诊:胃痛剧烈,食凉或遇冷诱发,痛则恶心、呕吐,大便干结且四五日一次,神疲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弱。中医诊断为胃痛,病变证型属于阳虚寒凝胃痛证,其治当温阳散寒,益气止痛,给予四逆汤与桂枝人参汤合方加味,药用:生川乌6g,生草乌6g,干姜5g,参lOg,桂枝12g,白术10g,大黄3g,花椒lOg,炙甘草12g。6剂,每日1剂,第1次煎50min,第2次煎20min,合并药液,每天分3服。二诊:胃痛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胃痛未再发作,以前方6剂。四诊:大便恢复正常,以前方6剂。五诊:诸症悉除,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6剂。随访半年,胃痛未再发作。按根据胃痛、凉或遇冷加重辨为寒凝,再根据神疲乏力、脉沉弱辨为气虚,因大便干结且四五日一次辨为寒结,以此辨为阳虚寒凝胃痛,选用四逆汤与桂枝人参汤合方加味。方中生川乌、生草乌,攻逐阴寒,通络止痛;干姜温暖脾胃,生化气血,助生川乌、生草乌散寒止痛;桂枝温阳化气,散寒通经;人参、白术,健脾益气;花椒温阳散寒止痛;少用大黄既能通下便结,又能兼防温热药伤阴;炙甘草益气和中,缓解生川乌、生草乌峻猛及毒性。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得治疗效果。4四逆汤与大黄附子汤合方辨治腹痛案4余某,女,56岁,郑州人,年8月l8日初诊。主诉有10余年慢阑尾炎病史,常常急性发作,虽经治疗但未能取得预期治疗目的,近因阑尾炎急性复发而前来诊治。刻诊:右少腹剧烈疼痛且拒按,口干不欲饮水,倦怠乏力,大便干结且五六日一次,舌质黯红,苔薄白,脉沉弱。中医诊断为腹痛,病变证型属于阳虚寒凝腹痛证,其治当温阳散寒,通便止痛,给予四逆汤与大黄附子汤合方加味,药用:生川乌6g,生草乌6g,干姜5g,大黄lOg,制附子15g,细辛6g,桃仁12g,白芍12g,炙甘草12g。6剂,每日1剂,第1次煎50min,第2次煎20min,合并药液,每天分3服。二诊:大便通畅,腹痛止,以前方6剂。三诊:疼痛未再发作,以前方6剂。四诊:诸证悉除,以前方6剂。五诊:诸证基本解除,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6剂。随访1年,一切正常。按根据腹痛、口干不欲饮水、苔薄白辨为寒凝,再根据神疲乏力、脉沉弱辨为气虚,因大便干结且五六一次辨为寒结不通,以此辨为阳虚寒凝腹痛,选用四逆汤与大黄附子汤合方加味。方中生川乌、生草乌,攻逐阴寒,通络止痛;干姜温暖脾胃,生化气血,助生川鸟、生草乌散寒止痛;制附子温壮阳气,散寒止痛;细辛温阳散寒止痛;重用大黄既通下便结,又兼防温热药燥化伤阴;桃仁活血化瘀止痛;白芍缓急止痛;炙甘草益气和中,既能助白芍缓急止痛,又能缓解生川乌、生草乌峻猛及毒性。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得治疗效果。5四逆汤与当归四逆汤合方辨治手指疼痛案5杨某,女,59岁,郑州人,年1月5日初诊。主诉有15年手指疼痛病史,多次服用中西药,虽缓解疼痛,但仍未达到治疗目的,近因手指疼痛加重而前来诊治。刻诊:手指剧烈疼痛,手指指端及关节未有肿胀及变形,遇凉疼痛加重,手指略有麻木,伴有头晕目眩,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虚弱。中医诊断为痹证,病变证型属于阳虚寒凝手指疼痛证,其治当温阳散寒,通经止痛,给予四逆汤与当归四逆汤合方加味,药用:生川乌6g,生草乌6g,干姜5g,当归lOg白芍lOg,细辛10g,桂枝lOg,通草6g,大枣25枚,乳lOg没药lOg,炙甘草12g。6剂,每日1剂,第1次煎50in,第2次煎20min,合并药液,每天分3服。二诊:手指背疼痛略有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手指麻木略有好转,以前方6剂。四诊:头晕目眩止,以前方6剂。五诊:手指疼痛基本解除,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25剂。随访半年一切正常。按根据手指疼痛遇冷加重辨为寒凝,再根据手指麻木、头晕目眩辨为血虚,因苔薄白、脉虚弱辨为阳虚,以此辨为阳虚寒凝手指疼痛,选用四逆汤与当归四逆汤合方加味。方中生川乌、生草乌,攻逐阴寒,通络止痛;干姜温暖脾胃,生化气血,助生川乌、生草乌散寒止痛;当归活血补血;白芍益血缓急止痛;桂枝、细辛,温阳通经,散寒止痛;通草通利血脉,兼防温热药燥化;乳香、没药,活血行气止痛;大枣、炙甘草益气和中,既能助白芍缓急止痛,又能缓解生川乌、生草乌峻猛及毒性。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得治疗效果。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2#
北京哪所医院治白癜风好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俗话说“低调做人,高调做事”,这是做人的智慧,其实在动植物界也有很多这样做的生物,比如有一种植物就是如此,平时低调的像一株野草,而其养生益处却深受学者的推崇。

这种植物可以说是植物界低调一哥,用此草养生可以“扶肾气,固精气,暖丹田”,还可以健骨、除风湿、养脑髓而助记忆,尤其是中老年人特别适合用之养生。

这种养生之物就是仙灵脾,也有刚前、千两金、牛角花、铜丝草、三叉骨等别名,其名称诸多,但是在古代本草类书籍中多以“仙灵脾”为名,在此也继续延续。

历史上对仙灵脾的记载有很多,诗人柳宗元曾降其誉为“灵物”,《续博物志》中提到“淫羊一日百遍,食藿所致”,就是说的仙灵脾。

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仙灵脾“主阴之绝伤,益气力、强志”的说法;《别录》进一步补充“坚筋骨”;《日华子本草》总结为“主男子之绝阳,女子之绝阴,老人昏耄,中年健忘”,还提出用之养生则“补腰膝”,适合“筋骨挛急”之人。

此外,仙灵脾的特点是“入肾而滋其真阴真阳”,在《本草述》中提到仙灵脾“除冷气、劳其、筋骨挛急等,皆取其助元气之故‘;老人昏耄、中年健忘,皆元气与阳不能上升也,须知此味以降为升,其升由于能降也”。

到了现代,对仙灵脾的认知基本趋于完善,对其养生的方法应用也有很多,而具体的做法可以按照分类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用仙灵脾养生可以扶肾气、固精气。

仙灵脾的特点是甘温,可以扶肾气、固精气,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出“真阳不足者宜之”,因此适合肾中之不足的人养生,而且仙灵脾有滋养真阴,因此十分适合养生。

1.现代对仙灵脾的研究发现它有“振奋”的益处,这一点在古籍中记载颇多,也有很多应用,一般来说增加“男子气概”可以单用仙灵脾与酒一起浸泡,可以煮酒时加入仙灵脾、菟丝子;如果与、仙茅、巴戟天、熟地黄同用则扶肾固精之力更甚。

肾中之阳的不足,久而久之则肾精不充盛,在年轻人的表现多是久而没有子嗣,如果只是精的不足,养生可用仙灵脾、杜仲、枸杞子、菟丝子。

如果是精的活力不足,可用仙灵脾、龟甲、狗肾、制何首乌以滋肾益精;如果是精血两不足,养生可用仙灵脾、当归、熟地黄、韭菜籽,滋养精血、肾之阴阳。

2.肾中之阳的不足则虚寒,而且女子之宫与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宫中寒凉的亚健康从两个策略养生,一是除寒气以养其“标”;二是温肾以养其“本”。这类亚健康也经常用到仙灵脾,比如用之与鹿茸、杜仲、熟地黄搭档。

3.老年人的肾中之阳不足同样需要得到足够的充实,因为它是推动、固摄膀胱的根本,如果老人的阳不足则容易出现尿床的亚健康,这类人养生可用仙灵脾、仙茅、炒山药。

二、用仙灵脾养生可以健筋骨。

古籍中提到仙灵脾可以“坚筋骨”、“补腰膝”,这都是利用它滋养肝肾、健筋骨之功来实现的。如果是腰膝的酸软,养生可用仙灵脾与鸡血藤按照二比一的比例浸泡于酒内的方法,适合以肝肾不足为根本原因的腰膝中酸且冷、筋骨不健的亚健康。

如果与鹿茸、杜仲、附子同用则更佳,但是这个方法我不太推荐,首先是因为耗费物力较大,其次是附子属于以毒攻毒之物,而且毒性较大,肺专业人士不能掌控。

如果是肝肾的阴阳均有不足,从而虚火上亢而头中晕眩、无力、腰腿的酸软,养生可用仙灵脾、知母、黄柏;如果是气血不足从而不能足够的滋养筋骨,从而出现以麻木为特点的关节亚健康,养生可用之与熟地黄、薏苡仁、牛膝。

现代认为,骨中生刺的亚健康使用仙灵脾有很好的收效,一个方法是用之与鸡血藤、熟地黄、鹿衔草同用,通过补益精血而消刺;第二个方法是用之与威灵仙、秦艽、桑寄生同用,通过滋肝肾、祛风湿的方法以达到消刺的目的。

三、用仙灵脾养生可以除风湿。

仙灵脾不仅可以健筋骨,还能除风湿,这个方面深受学者们的认可,但是一般来说常用的方法都是与酒浸泡,随着亚健康的差异而有相应的搭档。

比如关节亚健康的位置经常改变,专业点说叫做“游走不定”,这种亚健康被称“行痹”,养生可用仙灵脾、川芎、威灵仙、桂枝、苍耳子同用,但是注意苍耳子虽然常见但有小毒。

如果寒湿之气困于腰腿,则步履维艰、腿脚屈伸不利,可用仙灵脾、萆薢、牛膝、熟地黄同用;如果寒湿困于经络,则以“经络不通则痛”为主要特点,可用仙灵脾、川乌、徐长卿、当归搭档,以温通经络,但是乌头剧毒,肺专业人士不可妄用。

四、用仙灵脾养生可以养脑髓、助记忆。

仙灵脾“主中年健忘”的益处是深得推崇的,但是这一类人群也并非均适合用它养生,只适合于肾中不足的人。肾主骨生髓,肾中精气不足则髓不足;脑为髓之海,髓不足则脑失所养,则容易忘事。

仙灵脾通过滋养肾中的精血、阴阳而达到生髓、养脑、助记忆的目的,一般可用之与鹿茸、杜仲、熟地黄搭档;这个方法也适用于如果这类人还伴有睡眠不好、头中昏沉的亚健康。

如果是心脾中的气血不足、肺肾中的精血不足,从而心中惊悸、睡眠不好且做梦较多、容易忘事,养生可用仙灵脾、人参、当归、麦冬、五味子、熟地。

此外,现代发现用仙灵脾、鳖甲、川芎、石菖蒲同用,适合于老年人的头中昏沉、精神昏昏沉沉甚至是“呆”,此方法在九十年代的专业论文中多次提到。

说了这么多仙灵脾的益处,也得本着全面解析的态度来说一说它的弊端,仙灵脾的弊端就是较于温燥,容易耗阴助或,所以肝肾中相火妄动,也就是俗称虚火之人不要用它养生。

还有就是有些人用之养生则出现过度敏感的现象,以口中干燥、胃气上返、肚子中胀胃主要特点,这一类人就别用之养生了;再就是仙灵脾一般用5至10克为度,不要多用。

仙灵脾在野外就是普通的杂草,而养生之功深受学者们的认可,在中医文化的范围内可以说是“大名鼎鼎”,因此它也是植物界中低调的“一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