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乌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学习中医药六中药炮制的目的 [复制链接]

1#
炮制,又称"炮炙"、"修事"、"修治",是指药物在应用或制成各种剂型前,根据医疗、调制、制剂的需要,而进行一系列加工处理。

中药材大都是生药,其中不少的药材必须经过一定的炮制处理,才能符合临床用药的需要。

炮制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八点:

?①使药材清洁,保证质量、分捡药物,区分等级。

一般中药原药材,多附着泥土、夹带沙石及非药用部分和其它异物,必须经过挑拣修治,水洗清洁,才能使药物纯净,方可保证质量,提供药用。如石膏挑出沙石、茯苓去净泥土。

?②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对一些毒副作用较强的药物经过加工炮制后,可以明显降低药物毒性及其副作用,使之广泛用于临床,并确保安全用药。如巴豆压油取霜,水煮川乌、草乌等,均能降低毒副作用。

?③增强药物疗效

如延胡索醋制以后能增强活血止痛功效,麻黄、紫菀、款冬花蜜制增强润肺止咳作用、红花酒制后活血作用增强,淫羊藿用羊脂炒后能增强补肾助阳作用。

?④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扩大用药范围

如生首乌补益力弱且不收敛,能截疟解毒、润肠通便,经黑豆汁拌蒸成制首乌后功专滋补肝肾、补益精血,涩精止崩了。由此可见药物经炮制之后,可以改变药物性能,扩大应用范围,使之更适应病情的需要了。

?⑤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向,引药入经,便于定向用药

有些药物经炮制后,可以在特定脏腑经络中发挥治疗作用。"入盐走肾脏","用醋注肝经"就是这个意思。如知母、黄柏、杜仲经盐炒后,可增强入肾经的作用,便于临床定向选择用药。

?⑥便于调剂和制剂

将净选后的中药材,经过软化、切削、干燥等加工工序,制成一定规格的药材(如片、段、丝、块等),称为"饮片"。便于准确称量、计量,按处方调剂,同时增加药材与溶剂之间的接触面积,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便于制剂。一些矿物介壳类药物如灵磁石、代赭石、石决明、牡蛎等,经烧、醋淬等炮制处理,使之酥脆,同样也是为了有效成分易于煎出的目的。

?⑦利于贮藏,防止霉变,保存药效

药材经晒干、阴干、烘干、炒制等炮制加热处理,使之干燥,并使所含酶类失去活性,防止霉变,便于保存,久不变质。如种子药材白扁豆、赤小豆等,必须加热干燥,才能防止萌动变质。再如桑螵蛸、露蜂房、刺猬皮等动物药,不经炮制就更难保存了。药材的酒制品、醋制品均有防腐作用。

?⑧矫味矫臭,利于服用

一些动物药及一些具有特殊嗅味的药物,经过麸炒、酒制、醋制后,能起到矫味和矫臭的作用。如酒制乌梢蛇、醋炒五灵脂、麸炒白僵蚕、滑石烫刺渭皮、水漂海藻、麸炒斑蝥等,以便临床服用。中药的炮制、应用和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内经》、《神农本草经》及历代中医药文献中都有不少中药炮制的散在记载,到逐步发展出现了《雷公炮炙论》等炮制专著,使炮制方法日益增多,炮制经验日趋丰富。滇药圈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