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荣膺公益中国 http://www.lfgzs.com/白芨
别名:连芨草、甘根、白给
释名:据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一·白芨》:“其根白色,连芨而生,故名白芨。”
分布:分布华东、中南、西南及甘肃、陕西等地。以贵州产量最大,质量最好。
生长习性:喜温暖、阴湿的环境,如野生山谷林下处
入药部位:兰科植物白芨Bletillastriata(Thunb.)Reichb.f.的干燥块茎
性状鉴别:本品呈不规则扁圆形,多有2~3个爪状分枝,长1.5~5cm,厚0.5~1.5cm。表面灰白色或黄白色,有数圈同心环节和棕色点状须根痕,上面有突起的茎痕,下面有连接另一块茎的痕迹。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类白色,角质样。气微,味苦,嚼之有黏性。
炮制: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置沸水中煮或蒸至无白心,晒至半干,除去外皮,晒干。
性味:味苦、甘、涩,性微寒。
归经:归肺、肝、胃经
功效: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主治:用于咯血,吐血,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
注意: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白芨
白芨
白芨
左右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