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己
防己
汉防己,
寒,苦。归膀胱、肾、脾、肺经。
祛风湿药
利水消肿,祛风除湿,宣痹止痛。
本品功专行水,又善走下行,长于除湿、通窍、利水,能泻下焦之湿热,兼能祛风止痛,多用于下肢浮肿、各种原因引起的腹水及下焦湿热疮毒等。具有凉膀胱功效。
1.利水消肿:①用于全身浮肿,即慢性肾炎水肿,可与茯苓、桂枝、黄芪、甘草同用。
②用于腹水,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与葶苈子、椒目、大黄同用,如己椒苈黄丸。
2.清利湿热:用于湿热郁滞而致的下肢浮肿疼痛、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疹疮毒。与木瓜、薏苡仁、苍术、黄柏同用。
3.祛风止痛:用于风湿性关节痛,可与白术、桂枝、川乌、生姜同用,如防己汤。
防己有木防己和汉防己两种,作用大致相同,但汉防己偏于祛湿利水,适于治下焦湿热,下半身水肿、湿脚气等;木防己偏于祛风通络、止痛,适宜治上半身水肿及风湿疼痛。
1.配桂枝:行水散结。防己利水消肿,桂枝善通阳气,两药合用,辛散温通,苦寒泄降,可行水饮、散结气,可治支饮痞坚、咳逆倚息不得卧,其形如肿,喘满痞坚,面色黧黑,脉沉紧之证。
2.配黄芪:益气利水。黄芪益气固表而利水消肿,防己利水消肿。体内水液运行,赖气的运行,津能载气,气虚可导致水湿泛滥而水肿。故二药相配,辛甘发散为阳,可益气利水,一为益气扶正,一可祛邪利水,标本兼顾,补泻兼施,常相须为用,治疗风湿、风水,症见脉浮身重,汗出恶风,小便不利,湿痹,肢体沉重麻木等。
煎服,4.5-9克,去皮,酒浸,洗。本品苦寒较甚,不宜大量使用,以免损伤胃气。食欲不振及阴虚无湿热者忌用。汉防己利水消肿作用强,木防己祛风止痛作用较好。
为防己科多年生木质藤本植物粉防己或马兜铃科多年生缠绕草本植物广防已的根。前者药材称汉防己,主产于浙江、安徽、江西、湖北等地,后者药材称木防己,主产于广东、广西等地。秋季采挖,洗净,除去粗皮,切段,粗根纵切两半,晒干。切厚片,生用。
《本经》:“防己,味辛平。主风寒,温疟,热气诸痫,除邪,利二便。一名解离。生川谷。”
《别录》:“疗水肿风肿,去膀胱热。”
《本草拾遗》:“治风用木防己,治水用汉防己。”
《药性本草》:“去湿风,……手足拘痛,散流痰,肺气喘嗽。”
《珍珠囊》:“去下焦湿肿及痛,并泄膀胱火邪,必用汉防己、龙胆草为君,黄柏、知母、甘草佐之。防己,乃太阳本经药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