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新春喜相迎 http://pf.39.net/bdfyy/dbfzl/171020/5777826.html附子为毛莨科植物乌头Aconitumcarmichaelii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附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记载其有毒。现行《中国药典》(年版)(一部)对附子的记载为“辛、甘,大热;有毒”。附子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功效,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心阳不足,胸痹心痛,虚寒吐泻,脘腹冷痛,肾阳虚衰,阳痿宫冷,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附子具有强心、扩张血管、抗炎、镇痛等作用,临床常用于治疗胃寒、风湿痹痛、肾虚及心血管疾病等。但因其毒性,附子在临床使用过程中易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或毒副作用。本研究对国内附子所致不良反应的文献报道进行汇总与分析,以期探讨附子的毒性特点及其安全性影响因素,为其安全使用提供文献依据。
1资料来源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资讯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关于附子不良反应相关文献报道。中文数据库以篇名检索,检索词为“附子”,时间为年1月至年5月,共检索附子相关文献篇,其中涉及附子不良反应的文献75篇,涉及不良反应例。
2方法
通过逐篇阅读摘要进行人工筛选,同一临床不良反应报告按同一项处理,筛选出附子不良反应相关文献75篇,涉及附子不良反应共例。查找原文献阅读全文,筛选不良反应案例中患者性别、年龄、用药原因、患者用药史及过敏史;附子的配伍、煎煮方法、用药途径、用量、用药时间;病例中不良反应出现时间、不良反应表现及累及系统、严重程度、不良反应转归等内容,建立相关数据库,利用数据库对其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
3结果
3.1患者情况
例病例中,文献报道中患者性别记载明确的有例,男性患者占61.22%,女性患者占25.20%。不良反应患者多集中在15~65岁之间,出现不良反应年龄在5~14岁之间的患者仅1例,65岁以上患者有10例。因文献报道中有集体中毒或附子中毒病例汇总报道,故本研究所纳入的不良反应报道中包括患者性别及年龄不详的情况。
3.2用药情况
3.2.1用药原因
例病例中,患者使用附子多为口服使用。用药原因不详者占总病例数的63.23%(例);偏方、药膳用药占总病例数的22.33%(例);其次用药原因相对较多的有:附子用于治疗四肢关节疼痛、关节冷痛、足跟痛、左侧肢体功能障碍、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症最多(4.32%);治疗胃腹冷痛、脘腹胀痛、腹泻、胁痛、纳差等症(2.81%);治疗小便频数、少尿、多尿、便溏、慢性肾炎、尿毒症、早泄等(1.31%);此外,附子还用于治疗头昏,头痛、心悸怔仲,冠心病,贫血、胸闷气短等。
3.2.2附子用量
年版《中国药典》规定附子口服的参考日用量为3~15g。例病例中用药剂量有明确记载的为例,其中用药剂量超过药典记载的患者占51.02%。
3.2.3附子用药时间
本研究纳入的附子不良反应病例中,对患者用药时间有详细记载的病例有例,其中95.54%的患者用药时间为1~3天,长期用药超过10天的患者有7例。
3.2.4附子用药配伍
本研究纳入的例附子不良反应病例中,用药配伍有详细记载的有例,其中51.91%的患者为单用附子,49.09%的患者为复方使用。
3.2.5附子生品/炮制品的使用
本研究纳入的病例中,对附子生品/炮制品的使用记载详细的有例,其中使用生品的患者占74.03%。
3.2.6附子的煎煮方法
附子为毒性药物,其入药需先煎。在文章纳入的例不良反应病例中,其中对附子煎煮情况有详细记载的有例,其中7.18%的患者先煎附子后入药。
3.3不良反应情况
3.3.1附子发生不良反应的时间分布
本研究纳入的例病例中,对不良反应发生时间有详细记载的有例,附子不良反应发生多在用药后3h(94.48%)出现。最快发生不良反应的是在患者口服含附子复方汤剂约10min后,出现上腹胀痛、恶心、呕吐、汗出、四肢乏力、头晕等症。
3.3.2附子所致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与临床表现
附子所致不良反应可涉及多个系统,表现为神经系统损害、消化系统损害、心血管系统损害、呼吸系统损害、全身性损害、视觉损害、泌尿系统损害等。其中神经系统损害、消化系统损害、心血管系统损害较多。
3.3.3附子不良反应转归
本研究检索的附子不良反应案例大多预后良好。例病例中明确记载不良反应转归信息的病例有例,其中98.54%经治疗后痊愈;严重不良反应可致死亡。本研究纳入的病例中有3例死亡病单次用药量均超过50g,均因出现严重神经系统(全身麻木、昏迷)、呼吸系统(呼吸急促)、心血管系统症状(心慌、心律失常)、抢救无效死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