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焦的疾病,用药或研末或炒热。或随症而定,布包坐于身下,是第一简捷有效的方法。例如治水肿,捣葱一斤坐于身下,体内水分便会从小便排出。治小便不通,也可采用同样的办法。
治水泻不止,用艾一斤坐于身下,或同时缚艾于脚心至膝盖,再用微火烘脚,泻即自止。这都是很好的证明。一属于前阴,一属子后阴,凡是应从二便着手进行治疗的病症,都可以仿效这个办法。
治疗疝气可用灶心土或净沙,炒热后加川椒、小茴香末拌匀,隔裤坐于身下,同时另用布袋盛药夹于阴囊下。这又是一种治法。治妇女痨症,有把砖头烧热淋上药水,布包垫毡坐于身下的治法,痨症大多是由于肝、肾之气受到损伤而形成,因此治在下部。这又是一种治法.
由此可知,下焦的疾病,没有不可以用坐法治疗的,若是内服药力达不到的,或怕损伤胃气的,或治在下必须不犯上,中焦的,或病在上应该釜底抽薪的,那么采用坐法治疗就更理想了。
治疗膨胀及大便秘结,有煎成药水倾入桶中进行坐熏的方法,即便应用峻猛的药物,如芒硝、大*、甘遂、牵牛、轻粉之类,也不至于大伤元气。又治疗久痢人虚或血崩脱肛的病症,不敢用升药,这时就可用补中益气煎汤坐熏。
治产妇阴脱,可用四物煎汤加龙骨入麻油适量,边熏边洗。上述诸法,其性质作用都和坐法相同。可以泻,也可以补,任凭医生随症酌用。古代治疗妇科疾病本来就有坐药,只不过是把导法当作坐法,这就不及坐子身下的可以应用大剂量的药物了。如果碰上更适宜于用导法的疾病,也不妨兼用。
蒋示吉说过:“治老人、虚人、产妇便秘,采用导法最安全最稳妥。”这又是代替内服的一种治法。此外,治下焦病症还有摩腰法、暖腰法、兜肚法等。命门可治火衰,脐下关元、气海、阴交诸穴可治阴症,药敷膝盖可治三阴症,针刺腿弯(委中穴)可治喉症,用白芥子贴腿肚可以治肺病,用附子、吴萸、川乌敷足心(涌泉穴)可以治假阳症等等。下焦病的治法基本上都包括在这里了。
扫码
长按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