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前兆 https://m-mip.39.net/pf/mipso_7738506.html随着我们生活条件的提高,痛风患者也越来越多,已经成为除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之外危害身体健康的第四大慢性病!而长期饮酒,过食肥甘厚腻、头蹄下水、动物内脏、海产品等含嘌呤高的饮食导致体内嘌呤代谢障碍,尿酸蓄积增多,排出减少是导致痛风发作主要原因。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尿酸盐在关节腔内沉积形成尿酸结晶,引起关节炎症性病变。典型发作常表现为深夜突然出现的关节疼痛、红肿、局部皮肤温度升高,疼痛剧烈,严重时影响走路。首次发作时多为单个关节,以足第一跖趾关节最常见,严重时累及多个关节,包括膝关节、肘关节等。发作持续数天,可自行缓解,一般无后遗症状,可反复发作,两次发作间隔的时间不固定,多在初次发作后1-2年内复发。大量尿酸结晶沉积在皮下、关节腔内,形成痛风石,可造成关节骨质破坏,甚至导致关节畸形、功能障碍。
中医上痛风主要是寒湿痛风,寒湿痛风是由外感寒邪或内生寒湿引起的痛风。寒湿邪气属于阴邪,主要表现为疼痛,易发生在阳虚或阴盛体质的人身上。
寒湿痹阻型痛风是由于正气不足,寒湿邪气侵入,导致关节、经络痹阻不通,气血运行不畅,关节剧烈疼痛、无法屈伸的一种疾病。其发病机制与湿热相同,但寒湿痹阻型痛风的特点是寒湿困脾,湿性黏腻重浊,易袭阴位,病势趋下,致下肢脚趾易犯病,难以清除,因此病程较长,缠绵治愈。
其表现为肢体关节剧烈疼痛、局部有冷感、红肿不甚、得热则减、关节屈伸不利、舌淡红、苔白、脉弦紧。
今天就给大家推荐一个方子,是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的乌头汤,专门化解寒湿痛风!
乌头汤为什么能化解寒湿痛风呢?
因为寒湿邪气不仅容易入侵人体,而且往往根除困难。针对这种情况,中医提出了调理思路,即温经散寒、祛风化湿。
而乌头汤正是这一思路的代表方剂,由麻黄、芍药、黄芪、炙甘草、川乌等中草药组成,具有散寒除湿、化痰通络、活血止痛的功效,被誉为医圣张仲景化解寒湿之病的良方。
当然,寒湿痹阻型痛风的主要特征是关节疼痛剧烈,并在遇寒或阴雨天时,关节疼痛会进一步加剧。
临床上可采用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通过加减药物,以鸡血藤、当归、生薏仁、萆薢、甘草、桂枝、细辛、土茯苓、生姜等中药进行辨证入药。
这些药物具有祛除寒湿、泄浊化瘀等功效,对于缓解痛风症状往往能起到良好的疗效。
方中麻黄具有发散风寒,发汗宣痹,利水消肿作用,缓解痛风引起的疼痛及局部水肿;桂枝具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的功效;细辛在这里起散寒,祛风止痛作用;生姜具有解表散寒作用,几味中药共同具有发汗宣痹的作用,能够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关节疼痛;
麻黄
乌头可祛寒解痛;为散寒止痛要药,既可祛经络之寒,又可散脏腑之寒。具有散寒止痛、回阳救逆的功效。
芍药具有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作用;甘草具有益气,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作用,在这里两位药则能舒缓肌肉和韧带紧张,缓解关节炎症;
白芍
黄芪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
黄芪
而当归补血活血、鸡血藤活血补血,舒筋活络。两位药合用能养血活血,促进局部新陈代谢;
当归
生薏仁具有利水渗湿、健脾、除痹功效,《神农本草经》:“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
薏苡仁
萆薢具有利湿祛浊、祛风除痹功效。
土茯苓具有抗菌消炎、利水渗湿功效,有化湿泄浊的作用,能够排出血尿酸,减轻炎症反应。
土茯苓
诸药配伍,能使寒湿之邪微汗而解,病邪去而正气不伤。
临床使用注意:方中乌头、细辛均有毒,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使用乌头汤时也需要因人而异,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切勿擅自乱用。